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杨畏知:危难之际保护百姓
本报记者于虹
  杨畏知是宝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他在做官时心系百姓,一次次保护百姓于危难之间,楚雄百姓立祠祭祀他,追念其爱国爱民的高尚德行。
  杨畏知是金台区北庵堡人,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杨畏知任云南副使时,逢当地土司叛乱,在与叛军的战斗中,杨畏知坚守城池,保护了城中百姓免遭涂炭。后来张献忠余部在孙可望等人带领下,退踞云南,围攻楚雄,杨畏知率军民奋力坚守,可惜最终兵败。之后,杨畏知投水未死,孙可望劝慰他,说大西军“联明抗清”,希望他能合作,并折箭为誓。杨畏知约以三事:“不用献忠年号,仍尊明朝;不杀百姓;不掳妇女”,而后才答应合作。
  清顺治八年,孙可望遣杨畏知赴肇庆进表讨封,希望能封自己当秦王。然而最终朝议以异姓无封王成例,未能满足孙可望的要求。杨畏知按命令行事,因而受到孙可望的迁怒。孙可望“使人召贵阳而责数之;畏知大愤,除头上冠击可望,遂被杀”。
  杨畏知在云南为官时,名声极好,加上当时坚守楚雄,保护了许多百姓,所以在他遇害后,楚雄百姓为其立祠以祀。桂王朱由榔痛哭祭奠,追封杨畏知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这段历史,也被记载于《明史》之中。
  在北庵堡村,曾发现一块刻有“赠山东即墨知县杨公之(墓)”的青石条,村民们认为,这正是杨畏知墓上的物品,因此悉心保管。北庵堡村人说,光绪年间,茹家庄村杨氏后人中有一名叫杨璟瑢的举人进京赶考,未中;但在拜会朝中官员时,两位云南籍官员却温言宽慰,并分别送给他几幅字画。这两位云南籍的官员说,此举是为了感谢杨璟瑢的祖上对云南百姓的恩情。
  这位坚守城池、爱护百姓、杀身成仁的西府忠良,值得后人铭记。
  插画:陈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