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书卷多情似故人
赵吉胜
  我与书的缘分,始于少年。那时家境清贫,父亲常挑些山货去集市换些零用钱。有时候,赶上学校放假,我也会跟着去。父亲摊位的旁边,是个旧书摊。摊主是一位瘸腿的中年人,搬搬抬抬颇不方便,我上前帮了几次忙。他感激地塞给我两本书,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回家后,我坐在昏黄的灯下,一页页翻读得如痴如醉。读《水浒传》,我敬林冲忍辱负重;读《三国演义》,我叹孔明鞠躬尽瘁。那时候不懂什么谋略权术,只觉得书中人物皆可亲可敬,仿佛另一个辽阔的世界悄然向我敞开。
  1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一堆债务。无奈,我只得退学,挑起生活的担子。我四处打工,可即便再忙,也总带着一本书,它是我困顿日子里的光亮。
  有年夏天,县汽修厂贴出招学徒的告示。许多人看过便摇头离开,可我找到厂长报了名。入行第一天,我便明白这条路不会轻松。但没想到,现实远比想象中更难。一天干下来,身上、脸上、指缝里尽是黑油;师傅脾气火暴,一个螺丝拧慢了都要劈头盖脸骂我一通。我动了退缩的念头,但忽然想起前些日子读过的《胡雪岩全传》。
  书中写他出身寒微,早年在药铺里当学徒,受尽冷眼,却始终勤勉自持。一次,他为老板赊米还债,途中险被赖账,最终靠机智脱困,反成生意起点。我合上书,告诉自己:“他能在乱世中白手起家,靠的不只是聪明,还有一股咬牙不放弃的韧劲儿。他能熬,我也能撑。”
  于是,别人午休,我在车底练拆装;别人晚上打牌,我坐在角落里画发动机结构图,试着记下线路走向。渐渐地,我能独立处理一些小毛病,能听出发动机抖动的异常音,甚至有几位回头客点名让我修车。那时,我心里便开始酝酿一个念头:等攒够了钱,我也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修理厂。
  几年后,我攒了点积蓄,终于盘下镇上一间旧铺面,挂牌那天,阳光很好,我站在卷闸门前,脑海里闪过许多画面——是少年时在旧书摊旁的惊喜,是砖厂水泥池边的疲惫,是当学徒时的酸与痛……也有那一本本书,在我最困顿时递来的光亮。
  修理厂慢慢站稳脚跟,我又做起了配件销售,慢慢接触物流、运输,再到和人合伙开分店、跑市场,每一步都离不开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书中提供的智慧。
  遇到困局,我翻翻《孙子兵法》,借兵法解商道;心浮气躁时,我读读《菜根谭》,劝自己沉静处世;管理吃力时,我翻出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学着让制度替我管人。我常说,我是个靠扳手起家的生意人,但书,是我真正的老师。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句诗,道尽我对书的情感。世事喧嚣,唯有书,能在时光深处,留一方静谧天地;唯有书,让人走得再远,也不至于迷失方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