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感受凤翔泥塑魅力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我市
胡新明向融媒体采风团队介绍凤翔泥塑

  本报讯(记者 张琼)5月25日,“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团队来到我市凤翔区六营村,采访凤翔泥塑非遗传人,宣传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在传承非遗、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光明网于今年4月中旬启动“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活动,他们邀请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及新媒体记者组成四路采风团队,奔赴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等12个省,采访当地特色鲜明的非遗工坊。
  凤翔区新明泥塑工坊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工坊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包含泥塑造型工坊传习室、泥塑毛坯工坊传习室、泥塑彩画工坊传习室等。在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市级乡村工匠胡锦伟的带领下,十余名媒体记者在新明泥塑工坊进行了采访,他们仔细参观了制模、彩绘、上漆等13个泥塑制作步骤,热情记录了工坊匠人制作坐虎、泥塑马等精品泥塑作品的过程,多角度采访了非遗工坊“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工坊的研学体验区,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专注体验凤翔泥塑的彩绘流程,感受凤翔泥塑制作的不易与创新变化。当了解到新明泥塑工坊带动320多人就业、年产值2000多万元时,记者们纷纷感叹:“凤翔泥塑果然从‘泥娃娃’变成了‘金娃娃’!”
  据悉,“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团队还将前往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华池剪纸非遗工坊等地,进行非遗工坊的深度采访和报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