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打造“生态+智慧”殡葬园区
为群众铺平致富之路
“双轮”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周我市以多云为主 局地或有强对流天气
开展义诊志愿服务
热血羽坛 好戏连台
我市举办《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讲培训会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
扛牢责任勇担当 对标对表抓落实
宝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双轮”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马庆昆
在新时代,宝鸡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致富传奇: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在异乡的流水线上编织生活梦想;他们扎根故土家园,在熟悉的土地上播撒振兴希望。当乡村振兴战略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如何让“异地经济”与“在地经济”形成双轮驱动之势,成为新时代农民工就业转型的核心命题。
三十余载劳务输出积累的财富效应有目共睹。陇县砖窑工集体赴河北、电子装配工一起到南方,这些流动的风景线绘就了宝鸡劳务经济的壮阔图景。但硬币的另一面同样值得深思:每年超百亿劳务收入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留守儿童期盼的目光,是空巢老人孤独的背影,更是乡村建设人才的结构性流失。劳动力价值的“地理折损”不仅体现在经济维度,而且构成了乡村振兴的隐形屏障。
发展在地经济绝非简单的劳动力回流,而是需要构建完整的价值创造体系。凤翔泥塑艺人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文创产业,岐山臊子面手艺人打造出亿元级产业集群,这些成功案例揭示着乡土经济的无限可能。当电商直播架起田间与市场的数字桥梁,当家庭作坊升级为现代小微企业,当传统技艺碰撞出时尚火花,沉睡的乡土资源正在觉醒,并架构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双轮驱动的关键在于构建要素双向流动的生态闭环。这种系统性变革正在催生新的就业形态:农民工既能带着沿海经验反哺家乡建设,又可依托本地产业实现就近就业,形成“候鸟经济”与“留鸟经济”的良性互动。
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宝鸡正以创新思维破解劳动力价值实现的时空困局。当异乡的奋斗故事与家乡的创业传奇交相辉映,当务工收入的现金流与在地经济的产业链深度融合,一幅城乡协同发展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这种双轮驱动的战略选择,不仅关乎百万农民工的福祉,更是激活宝鸡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的破题之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