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古诗词里的劳动者
田雪梅
  诗,是历史的回音壁,也是生活的万花筒。当我们翻开古诗词,劳动者的身影便从字里行间款款走来,他们用汗水与智慧,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李白笔下的冶炼工人,在熊熊炉火的映照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冲天的火光,将天地染成一片赤红,飞溅的火星在紫色的烟雾中肆意舞动。在这炽热而绚烂的背景下,“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满面红光的冶炼工人,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放声歌唱,激昂的歌声在寒川之上回荡。歌声唱响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自豪,他们用汗水与热情,在黑暗中创造光明,在高温中铸就坚韧。炉火炽热,工人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他们用双手锻造着生活,也锻造着自己的生命。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将我们带入了宁静而忙碌的乡村夏日。白天,村民们在田间辛勤耕耘,除草施肥;夜晚,又在家中搓麻线、织布。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默默为家庭付出。最有趣的是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们虽然还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有模有样地学着种瓜。这幅田园画卷里,有汗水、有欢乐、有忙碌,也有温馨。
  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以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烈日当空,农民在田间辛勤锄草,汗流如水。我们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饱含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
  劳动艰辛,也有快乐与满足。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豆苗稀疏,杂草丛生,但他却乐在其中。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他享受着与自然亲近的时光,在劳动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如今,劳动的形式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劳动的精神始终熠熠生辉。
  劳动,是创造的源泉,是生活的基石,更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千百年来,人们用双手开垦荒原,用汗水浇灌希望。它让我们在付出中收获成长,在奉献中感受快乐。无论是古代的劳动者,还是现代的建设者,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用实干托举梦想,以奋斗点亮未来。劳动的光辉,永不褪色;奋斗的故事,永远动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