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热点聚焦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诗经》里的浪漫
古诗词里的劳动者
一个人的清欢
燕子归来
瓷碗里的槐香
村庄小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诗经》里的浪漫
赵玲萍
草芽初生,芦花飞舞,鸟鸣幽涧……我们的先祖种植采桑,亲近草木,耕作嫁娶,繁衍生息。
他们的心性简约拙朴,却丰盛灵动、纯正不羁。他们在渭水之畔与草木鸟兽舞之蹈之,留给后世一封长长的情书,真挚而浪漫。如画卷,铺陈开西周至春秋的史册;如歌谣,吟唱着几千年前旷野的清风。
天空可能湛蓝,也骤然风雨雷电;食物粗糙,常常难以果腹;衣不蔽体,依然要劳作艰难,与野兽搏斗,保全性命。是怎样一颗勇敢赤诚之心,才能在艰苦求生之余,吟唱出这些美丽的句子?智慧灵动,千年不俗。正是他们与生俱来、璞玉般的心性,让草木有情,让光阴生色,让久远时光里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与山河星月相融合,一咏三叹。
先祖的来路纵然万千艰险,依然有爱,有梦想。沾露的草、娇艳的花、孑然的树、孤独的雁和人的喜怒哀乐集结,这捧留给后人的情感花束,硕大繁盛,望之惊艳。赶赴千年时光,风尘仆仆,依然枝叶新鲜,清逸蕴藉。谁承想,采撷这些文字里的浪漫编纂成册的人,居然是常常严肃的孔夫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秋水,美人在望,这片蒹葭,朦胧了多少人的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国人心中理想爱情的愿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般娇艳的女子纯美善良,与谦谦君子情投意合,宜其室家,和顺美满,这是国人心中的美满。“仪态威严,容貌威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德才兼备,温润如玉,即使身世显赫,也神情矜持。这等男子怎能不令世间女人倾心呢!人对美与真的向往,在族群起源时就有,并且那么热烈、纯粹。淑女优雅,君子翩翩。谁说那是个荒蛮时代?
人们劳作生存,与自然接触亲密。植物萌芽、开花、结果,总能影响人的情感。《诗经》三百零五篇,一百余篇涉及草木。草木无言,一花一叶、一枯一荣,却已万言与人共通。原始的劳作消耗着生命能量,也释放着本真天性。人有情有义,万千草木也给人最大的美意,诗歌在劳作间隙就脱口而出了。各种植物久经磨难,生机依旧,纤弱生命的努力让人惊喜、怜惜。芣苢、荇菜、桃花、甘棠的枝叶在《诗经》里芳菲千年,依然装点着今天的大地。三千年时光熙熙攘攘,蒹葭苍苍,仿佛故人重逢。
三千年前的大地,关雎、黄鸟婉转传情,水鸭、白鹭,往来飞舞。春天,葛覃、卷耳、芣苢遍地繁茂,嫩芽青青。秋天,芦花赛雪,炊烟祥和。原始先民用不成体系的语言传递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间的情感思想,分享着劳动收获的欢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礼尚往来才能契合隽永。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对族群的深情大义,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萌芽;这等家国情怀,原来是民族性格的底色。
《诗经》里的智慧与浪漫述说不尽。花开日落,自然而然,无须繁复修辞。人类最初的面颊自然真实,没有狡黠世故。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纯朴无邪的民族记忆,随着渭水流淌绵延。多少严肃甚至凶险的话题,因为《诗经》而灵动活泼了起来。诗歌这条历史的花径,从此芬芳绵延。古典诗歌,凝聚着民族的情怀,沉淀为母语的元素。而《诗经》正是诗歌的源头、民族记忆的渡口。两千多年前,那些不知名姓的先民,衣食简陋,却有丰盛炽热的生命能量。他们不成体系的纯真语言,让先民的生命活力和人性之美,沿着渭河漂流到今天,成为我们民族独属的浪漫。
渭水千年流淌,一茬茬世人消弭在蒹葭苍苍的渡口,芦花依旧,雎鸠依旧。在《诗经》里游走,仿佛从时光的这头到那头,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与周秦隔水相望,在《诗经》里执子之手。在渭水畔营建些《诗经》驿站吧,寻觅一片旷远的草地,盛开诗歌的花朵。让木舟在渭水中荡漾,让风雅颂在身边传唱,听呦呦鹿鸣,也在蒹葭苍茫里鼓瑟吹笙,让周秦故里的今天多些唯美尔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