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无人机炫科技 新农人秀绝技
鸵鸟林间“生金” 生态循环富民
让群众喝上优质水
部分居民家中自来水为啥发黄?
普及防震知识 提升应对能力
凤县获“美丽中国·旅居康养名县”称号
“即兴擂台”练尖兵 “三学三讲”强筋骨
让更多市民享受公益课堂福利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更多市民享受公益课堂福利
柳玫玫
瑜伽、乒乓球、烹饪、声乐……近年来,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开设了公益课堂和青年夜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一上线就“秒光”。这一现象既反映出市民对自我提升、丰富生活的强烈渴望,也彰显了公益课堂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重要价值。
公益课堂“走俏”,首先是因为它精准地对接了市民需求。瑜伽课是爱美人士塑造体态、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乒乓球课锻炼身体、释放压力;国画、舞蹈课让人徜徉在美好的艺术殿堂里……这些课程覆盖健康、运动、生活、艺术等领域,契合了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求,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社交娱乐的渠道和平台。为了更贴合市民需求,主办单位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让职工“点菜”,推出按摩、烹饪、视频拍摄等接地气课程,这种服务模式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其次,公益课堂以免费或较低收费面向大众开放,大大降低学习门槛,让不同岗位、收入的群体共享文化资源,实现自我提升,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此外,公益课堂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让人更放心,在师资选拔、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比较规范,能为学员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手慢无”的背后,反映出公益课堂的旺盛需求。如何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公益课堂福利?一方面,主办单位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增加热门课程的场次和名额,同时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扩大课程覆盖面;另一方面,整合更多社会资源,鼓励学校、企业、文化艺术团体、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多元化的公益课堂供给体系,让市民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公益项目落地生根,推动优质精神文化资源下沉,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