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蟠龙高新区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精神还乡与现实映照
白居易诗中的永恒之春
三月 最美的春色
雷锋(外一首)
惊蛰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白居易诗中的永恒之春
钮桂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以草入诗,借春之景,将生命的坚韧不拔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由此开启了他诗篇中那丰富多彩的春天意象。在他笔下,春天不单单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乐章,其中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深度思索。
在《钱塘湖春行》里,白居易勾勒出西湖早春的明媚景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当时,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漫步西湖,他被春天的蓬勃生机深深触动。你瞧,早莺在枝头欢快啼鸣,新燕忙着衔泥筑巢,处处洋溢着万物复苏的活力。缤纷的花朵渐次绽放,嫩绿的春草才刚没过马蹄,将春天的清新与美好展现得恰到好处。此时的他,仕途虽有起伏,但在杭州任内,他一心致力于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生活相对安稳。这春日的美景,恰似他积极向上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热爱的映照。在他眼中,春天不仅意味着自然的苏醒,更是人生理想得以施展的象征。
然而,春天的美好总是如白驹过隙,恰似人生的青春岁月,转瞬即逝。“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短短两句,便将白居易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仕途之路也波折不断。他曾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句诗,正是他暮年心境的真实写照——想要如年轻人般尽情领略春天的美好,却惊觉青春已然不再,春光似乎也与自己渐行渐远。这种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想必每个人在生命旅程中都深有体会。白居易将这般情感融入诗中,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与惆怅。他的人生经历,让他对时光的无情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而春天的短暂易逝,恰恰象征着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不过,白居易并未就此被悲伤情绪所吞噬。在《大林寺桃花》中,他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心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写于他被贬江州期间。当人间四月百花凋零、一片落寞之时,山寺中的桃花却宛如仙子般刚刚绽放。这奇妙的景象,宛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失落的他重燃希望。他曾为春光的消逝而惆怅万分,却未曾料到,在这深山古寺之中,竟又与春天不期而遇。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更是一种深刻人生哲理的体现。人生境遇恰似这春天的花朵,有盛开的绚烂,也有凋零的落寞。当我们以为已然失去美好的事物时,或许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存在。白居易在仕途受挫、身处人生低谷之际,仍能从这偶然发现的山寺桃花中,领悟到春天别样的存在方式,尽显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诗中的春天,寓意丰富深远。它既是自然美好的象征,也是其人生不同阶段心境的映照。从青春年少时充满希望活力,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喟叹,再到豁达乐观的人生领悟,白居易借对春天的细腻描绘,铺展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他的诗歌启示我们,无论生活中遭遇何种挫折,都应如春天般,怀揣希望、保持乐观,因为美好的事物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静候我们的到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