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巳巳如意 幸福年
年年岁岁年年
烟火里的中国年
心归处是团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年年岁岁年年
贾海睿
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相传古时候,每到新年之夜就会有凶残的怪兽闯入村落吃人,故名年兽,过年就是过春节。春节,俗称年节,是农历的岁首,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采购年货、做美食、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发压岁钱、走亲戚、游花灯、逛庙会……这些都是春节的系列“程序”。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从小年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几乎都忙起来了。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母亲就会以一种传统的方式——烙烧饼,来祭灶神,希望灶君多说好话。又圆又香的烧饼在祭过灶神之后,就可以吃了,这就是过小年,也是大年的前奏和序曲。
之后就是彻彻底底打扫卫生,称为扫舍。那时住的是土房,每年父亲要到山上挖白土,用来抹墙。我们姐弟则帮母亲打扫室内外卫生,我也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接着就是做各种美食。母亲蒸的糖包、豆沙包、白馍、花卷,馋得我们直流口水。馍蒸好后,装到空着的水缸里,会从腊月吃到正月,有时还会送亲戚一些。
父亲每年种的油菜多,榨的菜籽油也多,油炸食品就出锅了。炸红薯条、炸喇嘛肉、炸馃子……母亲拿手的是炸喇嘛肉,其实就是面做的,用来就粉汤的,味道很好。现在去西府老街,粉汤酥肉的招牌是很有名的。父亲擅长的是炸馃子,有时也把炸的馃子当作串门走亲戚的伴手礼,很受欢迎。炸馃子其实也是面做的,和着蜂蜜、糖、油等,搓成条状,切成均匀的小块或揉搓成小圆球,炸好再蘸上芝麻和糖,着实是美味。
记忆中,临近年关,父亲少不了的活是理发,一个老式推子推遍了村里老老小小的头发。记忆里有十多年时间,父亲都义务给村里人理发。哥哥和弟弟小时候都是父亲给理的平头。父亲义务理发的行为,一直被村人记着,直到现在,父亲在村里的人缘也很好,受人尊敬。
除夕之夜,我们有时和伯伯家一块儿吃年夜饭,有时是自家吃团圆饭。不过,互相端好吃的那是常有的事。伯伯家做了拿手的甜米,会让弟弟端给我们;我家做了拿手的包子,也会送点给他们。除夕之夜,我常做的一件事是拾柿子。哥哥扶着木梯,我爬上房顶去拾柿子。柿子常铺在瓦上,上面盖一层玉米秆,柿子是天然冰冻的,拾出来拿在手上冰凉冰凉的。听大人说,除夕夜讲究吃柿子,明目。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比谁家起得早,鞭炮的响声就是证明。我们姐弟在父亲的催促下早起,点燃柏朵火,开始放鞭炮。我是女孩,只需用木棍把鞭炮挑到尖上,炮一响,就立马扔掉棍子往反方向跑,惹得哥哥和弟弟笑话我是胆小鬼。据说这些习俗能祛邪旺财,所以村里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些习俗。家家门前的熊熊火焰照亮了村庄,从三更半夜到天明。点了柏朵火后,我常和弟弟满村乱转,觉得很好玩,有时还会收到别家的压岁钱和糖、瓜子、花生。因为哥哥总不带我玩,所以多数时间我只能和弟弟一起玩。
正月里,我们穿新衣、走亲戚、挣压岁钱,玩得不亦乐乎,还把压岁钱拿出来比,一个不服一个,过后谁也不计较,心里满是过年的喜悦和欢欣。
“年”在孩子心中是快乐而神圣的,他们只希望“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就这样,我们在年味中长大,那些无比怀念的美好时光,一切尽在不言中。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花开在眼前。
高高兴兴过大年,快快乐乐迎新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