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抓娃娃
本报记者 罗琴

  “咱侄媳妇这下可又给咱抓了个娃,一双儿女凑成了个好字,真是件大喜事啊。”年末岁首,扶风县城关街道的张恩玲一边收拾着给娃娃买的新衣服,一边高兴地给丈夫说着家里传来的好消息。在宝鸡话中,“抓娃娃”的意思就是生养孩子。
  “我母亲一辈子抓了6个娃,逢年过节,儿孙满堂,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幸福美满,邻居们都很羡慕。”说到抓娃娃,家住陈仓区县功镇的刘爱莲感慨地说,老一辈人家家户户都能抓下好几个娃,自己一家现在已经是四代同堂。西府人说的抓娃娃,既不是指把小孩子抓走,更不是指现在商场设置的抓毛绒玩具的游戏。“谁家媳妇生娃了,不问生了吗,而说抓下娃娃了没;谁家有三个娃,不问养了几个,而说抓下几个娃。所以,抓娃娃有生养孩子的意思。”
  那么,西府人为什么选择“抓”字来形容孩子的生养问题?对此,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王恭分析说,“抓娃娃”这个俗语可谓是非常生动形象,一个“抓”字沉甸甸地表达出西府人对孩子的珍视。老一辈人常说,“一个娃娃从小抓到大不容易。”说的就是过去农村人们的生活条件、生育条件比较差,生育的胎次多,但孩子的存活率较低。因此,妇女一旦有了孩子,能把孩子生下来,并抚养成人就显得格外重要。“农村习惯给小孩取名叫栓柱、栓牢(劳)、栓狗等,这里的栓和抓意思相同,都表示要牢牢抓住、不失去。”
  王恭说,当然,现在的“80后”“90后”已经很少说这个颇具地域特色的俗语了,但这样充满“地方风味”的乡言俚语,让人听上去更愉悦、更亲切。王恭还解释说,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抓娃娃》与西府人所说的“抓娃娃”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电影中关于对孩子的教育却引发热烈讨论。“抓上了娃娃”,还需要全家投入一定的耐心、关怀、爱与呵护,如同浇灌一朵小花,精心教育,静待花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