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随手一指便是“遗址 ”
唯有热爱可抵万难
与周文化的不解之缘
古韵传承与新生交响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唯有热爱可抵万难
本报记者 张家旗
李得胜为记者讲述书中故事
宝鸡之所以被称为“周礼之乡”,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周礼的诞生地,还因为周礼在这里传承数千年而不断。而让周礼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断的,就是每一个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故土的人。
年近80岁的云塘村村民李得胜,在得知记者来村中寻找周人足迹时,尽管腿脚不便,仍坚持为记者带路,介绍村内村外的各类周朝遗址和遗存。他还热情地为记者讲述自己记录的关于周文化的各种传说与典故。
李得胜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他从小热爱历史文化,并深深为故乡的周文化自豪。在务农之余,他不断自学,到处搜集资料,将周原一带有关周文化的典故和历史一一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有的是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有的是专精于此的考古专家,还有的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热爱着周文化,热爱着周礼之乡。
几年前,在多名好友的鼓励下,李得胜把自己多年来关于周原、关于周文化的思考和记录凝结成文字,写成《周原典故》一书。与此同时,更多的周文化爱好者也为这本书提供了帮助。著名考古学家罗西章教授多次给予指点和解答,并为此书作序;时任周原博物院院长张亚炜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镇上干部免费帮忙打印了许多资料;村上干部帮忙到处寻访高龄老人;岐阳村老人杨水怀、贺家村老人贺世民等多次来往村中,探讨书稿中有存疑或有争议的说法;亲戚、好友们有的帮忙拍摄遗址照片,有的帮忙借阅资料……所有周文化爱好者齐心协力,将周人在周原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原出来,写进李得胜老人的书中。可以说,这本书,不只是李得胜的心血,更是千千万万周文化爱好者的心血。
2018年,李得胜将家中6亩小麦卖掉,自费出版了《周原典故》。很快,这本书就被各图书馆、文化馆收藏。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每个周文化爱好者必备的“知识手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