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恋着那座小山村
秦东风
  离开这座小山村,已经四十三年了。我对这里的情感,并未因搬家而变淡,反倒历久弥新。
  四十三年前,父亲转业,我与家人恋恋不舍离开的小山村,名叫东河桥村。算上我上中学、下乡、当兵的时间,我一共在这里待了十九个年头。
  从宝鸡市区驾车,经212省道沿宝成铁路向南行驶,清姜河水潺潺流淌,高山峻岭蔚为壮观。行至观音山段汽车便开始盘旋而上,初来乍到的人此时胃里都会“翻江倒海”,所幸我等经受住了考验。
  眼前的宝成铁路于1956年7月建成通车,至于我们行驶的公路通车时间要比宝成铁路晚一些。《蜀道难》中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当年那些铁路公路修建者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经过数十年的扩建,212省道已比过去宽阔了许多,路面也平整了不少。车行驶了大约一小时,走过了“九曲十八弯”,被誉为“千里嘉陵第一村”“千年蜀道第一驿”的东河桥村便映入眼帘。
  如今的东河桥村,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马头房、白底墙、红腰带、灰裙装”的徽派民居,让人感觉像是到了南方一般。早就听闻东河桥的豆腐宴远近闻名,我们决定下车品尝一番。
  车刚停稳,几位年轻女子立马拥上前来,纷纷邀请我们品尝各自家里的豆腐宴。我们走进一个农家小院,院落里干干净净,女主人和颜悦色,热情介绍了几十种豆腐名称,我们品尝了怀胎豆腐、崩山豆腐、糖醋豆腐、豆腐烧肥肠、豆腐鱼等菜肴,大家赞不绝口,惊叹秦岭腹地居然还有这样好吃的“豆腐宴”。
  我们一行人不乏美食爱好者,大伙对豆腐宴各道菜肴的制作方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原来,大豆是东北黑土地的产物,制作工艺取自四川剑门关;厨师都是通过当地政府推荐,前往剑门关经专业厨师培训,优中选优产生的;做豆腐的水,则取自嘉陵江源头南岩沟的山泉。好食材、好水、好厨师,共同成就了东河桥村的“豆腐宴”。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东河桥村的“豆腐广场”,豆腐始祖刘安的雕像立于广场之中,广场的墙面上写有豆腐的制作工艺、岭南豆腐简介以及有关豆腐的诗词等。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相传刘安等人在炼丹时,不小心将石膏或卤水落入豆汁中,因而凝固成豆腐,豆腐从此问世。刘安同李尚经常一道研究豆腐制作方法和技术,成立豆腐生产作坊,培养豆腐专业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逐步完善生产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豆腐质量;同时把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并逐渐向外扩散。
  至于豆腐宴,是在借鉴剑门豆腐宴烹饪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凤县地方风味形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美食,食材中选用凤县特产大红袍花椒、木耳、党参等,使得菜品或色泽金黄,或软嫩鲜美,或口味浓香,或纯正浓郁,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大快朵颐。
  品尝完豆腐宴,我们走在嘉陵江边的小路上遛弯。有人问村民,这里的空气这么好,肯定不会有雾霾吧?村民笑答这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无雾霾,欢迎你们常来这里“醉氧”。
  最近几年,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每年冬季河上结冰后,许多来自西安、宝鸡市区的游客乘坐专列来这里赏雪滑冰,村民靠卖当地蜂蜜、花椒、木耳等土特产和经营民宿赚了钱。
  我所在的单位由凤县迁居西安业已三十余年,这些年,我回这座小山村少说也有七八次。我时常惦记着这座小山村,因为这里有我的小学同学,有部队的老屋,有我的知青过往,有父亲的军营记忆,还有我懵懵懂懂的初恋。
  于是,带着对这座小山村的深深眷恋,我们在满车的欢声笑语中,恋恋不舍地驶离了东河桥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