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宝鸡民歌
唱出悠悠的西府情
凤翔区糜杆桥镇西白村艺人们表演《表花》




  本报记者 罗琴
  西府曲子、凤县山歌、陈仓酒歌、太白花鼓调……宝鸡民歌,或悠扬婉转,如溪水潺潺,或激昂高亢,似山风呼啸,讲述着宝鸡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
  前不久,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全国民歌展演活动中,我市陇州小调《对歌》、凤县山歌《对灯》、西府曲子《表花》三个非遗节目亮相展演,好评如潮。作为地方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民歌承载着西府大地上世代人民的情感与智慧,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凤县山歌 展现风貌传真情
  “千里路上一盏灯,二仙修道二盏灯,三战吕布灯三盏……”随着欢快的旋律,身着华美戏服的演员们纷纷登场,作为主唱的张丽琴手提宫灯,跟着节奏唱着山歌《对灯》的唱词。一旁的演员们喜气洋洋,大家扭着舞步,或互相展示一下各自的灯笼,或一问一答来一段男女对唱,轻松活泼的表演形式深受大家喜爱。
  今年57岁的张丽琴是凤县山歌这项非遗项目的市级传承人。她告诉记者,山歌《对灯》表演的是古人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共10人参与表演,人人都会唱,人人都会扭秧歌。“最早的时候,凤县山歌讲究的是武戏与文戏依次表演,一场武戏后,必定会安排一场文戏。”张丽琴说,她小时候看过的《滚灯》,是艺人们将油灯放进铜碗里,把碗顶在头上做各种惊险动作,比如踩细板凳、上高桌子等,保证油灯不倒。表演全程没有唱词,仅有锣鼓伴奏。而《对灯》就是《滚灯》之后的文戏,它节奏欢快、唱词简约、朗朗上口。“参与此次展演的不仅有50多岁的演员,还有十几岁的演员,他们都觉得凤县山歌好听,唱起山歌就能忘记所有烦恼。”张丽琴笑着说。
  凤县文化馆馆长张少臣介绍说,相传,凤县山歌起源于西周时期。凤县山歌曲调种类繁多,目前主要流传着“下江调”“花儿调”“上江调”和“土著调”四类,《对灯》就属于“花儿调”。“人们在砍柴放牧、农闲农忙时,想唱就唱,用山歌抒发爱和恨、苦与乐。可以说,唱山歌是凤县农村群众表达爱情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张少臣说。
  陇州小调 社火欢歌伴美好
  “陇州小调其实就是陇州步社火的伴唱曲。”提到陇州小调这一非遗,省级传承人杨得录说。陇县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而步社火也叫夜社火,晚上走村串户进行表演,且伴有唱词,内容多为祈福祝愿或讲述爱情故事,唱腔变化多样,还有专门的剧本。据《陇州文化志》记载,陇州小调曾称民曲、小曲,民间的手抄本称之为“地方曲儿”或“白石曲儿”。
  杨得录说,据陇县的老一辈人相传,陇州小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在民间流传广泛。由于年代久远,不少曲本已失传,现在县上收集整理的完整陇州小调大约有 300首。陇州小调演唱多用方言,沾满了泥土芬芳,唱词淳朴、旋律优美,是从先辈们心湖里蹦出来的歌。
  “什么穿青又戴白?什么穿的一顶黑?什么穿的十样锦?什么穿的绿豆色……陇州小调《对歌》以男女对唱、提问回答为主,曲调悠扬、特色鲜明。”陇州小调县级传承人郑凤玲是《对歌》的主要编排出品人,她告诉记者,退休后她就回到家乡陇县,做起了儿时就喜欢的事情——编排、推广陇州小调。目前,十余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一起深挖收集相关资料,编排精彩节目奉送给广大群众,并多次走近学生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陇州小调,助力这项非遗走得更远。
  西府曲子 古韵新声曲悠扬
  今年83岁的赵权是凤翔区西府曲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堪称西府曲子的“活化石”。为了让这项非遗得到保护和弘扬,他积极招收新人,传习授艺,还将曲子进行视频录制,希望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便于留存和传播。
  “五月里五端阳,鸡冠好似胭脂染,咿呀咿嘚哟……”这段悠扬、欢乐的西府曲子,正是凤翔区糜杆桥镇西白村艺人们表演的《表花》。这个节目由西白村西府曲子第七代传承人张志龙所编排。作为一名大学生,张志龙有着年轻人的创新思维,他把祖辈流传的宫廷音乐和农耕文化相结合,将《表花》在原曲的基础上丰富了表演方式、舞台视觉效果以及乐队配置,加入了许多民俗乡情的演绎,最后呈现出一台具有温馨、祥和、热闹的精彩节目。
  “我们上过央视,这次还在全国民歌展演中亮了相。演出结束,不少外地观众都夸赞说,西府曲子太有特色了,节目嫽得很。”张志龙说,一次次的演出中,他们在获得无数赞扬的同时,也在冷静地思考,如何让西府曲子更有看头,更具传播力?“目前,我们也在借助互联网短视频等渠道去推广西府曲子,让更多人听到、知道这门地方曲艺。同时,西府曲子也需要贴近时代,在传承正宗老曲调的同时,创新表演方式和内容。”张志龙说,最近艺人们正在紧张地排演《秋到宝鸡来》,准备参加下个月省上举办的展演活动。我们也期待,这项千年曲韵,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