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凤琴在秦腔《挂画》中表演踩跷绝技
李彩珍展示秦腔绝技吹火
秦腔艺人的水袖表演光彩照人
黄海表演耍牙绝活 “生擒子牙捉杨戬,要与兄长报仇冤……”在三米多高的戏台上,三霄娘娘为兄赵公明报仇心切,与姜子牙及其麾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紧张的气氛直逼人心。突然间,一股火焰从琼霄口中喷出,犹如火龙腾空,瞬间点燃了台下戏迷的热情……前不久,千阳县秦腔演员李彩珍为父老乡亲展示了秦腔绝活“吹火”的魅力。
秦腔,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其吹火、顶灯、打碗、踩跷、耍牙、甩发、翎子功、鞭扫灯花等绝技,都是台上功夫的展现,更是秦腔人世代传承、不懈攀登的技艺巅峰。这些绝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其背后都是演员们不折不扣的付出,以及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艺术追求。
踩跷 戏台“芭蕾”轻盈飘逸
踩跷这项绝技难度极高,演员穿着三寸长、一寸宽、两寸高的跷鞋,自如穿梭于戏台之上。无论是轻盈行走,还是激烈打斗,甚至是高难度的上椅动作,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美不胜收。
“踩跷是咱们戏曲里的‘芭蕾’,讲究的是功夫和美感。”出生于凤翔的秦腔艺术家仝凤琴说。仝凤琴从艺四十余年,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踩跷绝技。
“我第一次见吉有芳老师,心里那个忐忑啊,至今都记忆犹新。”仝凤琴回忆自己专程赴山西运城求学的经历说,“老师一看我,说我年龄大、个子高,还是回去吧。可我就是不死心,连着四次登门求教,老师终于被我的执着打动了。”仝凤琴说,那段时间,真是吃了不少苦,白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晚上,回到小旅馆也不忘加练,每天练习时间超过8个小时。脚上磨起了泡、磨出了血,但她从未放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仝凤琴忍受着疼痛与疲惫,只为在戏台上那瞬间的绽放。终于,在2005年秦腔《挂画》表演中,仝凤琴首次登台展示踩跷绝技,踩着木制的跷鞋完成了上椅等高难度动作。这一绝技的惊艳亮相,在秦腔界引起了轰动,仝凤琴也被誉为“西北踩跷第一人”。
吹火 “火龙”腾空 震撼人心
“这吹火啊,可是一门高难度的绝活,得勤学苦练,还不一定能成呢!”今年45岁的秦腔演员李彩珍讲,她从16岁起,便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黄河阵》中李彩珍饰演三霄娘娘中的琼霄,更是让她与吹火绝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吹火也叫喷火,是秦腔戏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在《黄河阵》里,李彩珍将剧中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并以一门吹火绝技赢得戏迷的热烈掌声。“刚开始学的时候,别提多遭罪了。”李彩珍笑着说,烧掉头发、眉毛是常有的事。最惊险的是在一次下乡演出中,突如其来的狂风让火焰扑面而来。“那是真疼啊,但戏还得继续唱,观众等着呢!”李彩珍强忍疼痛,坚持完成了演出。下台后,同事连忙为她抹上烧伤膏,过了好长时间,脸上的伤才得以恢复。
那么,这神奇的吹火绝技究竟是如何练就的呢?李彩珍揭秘道:“好多人都以为我们口里含的是酒精,其实是把松香研成粉末,用纸包成小包含在嘴里。一吹气,把松香末喷向火把,火焰就‘噌’地起来了。”李彩珍不仅能吹火,还能直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单口吹、连口吹,在她的口中,火焰仿佛腾空而起的“火龙”,让人赞叹不已。
耍牙 獠牙“起舞”惊异绝伦
前两天,在金台区蟠龙镇晓光村的戏台上,眉县秦腔演员黄海饰演秦腔《金沙滩》中的韩昌,一出场,便以“耍牙”绝活技惊四座。
“把8厘米长的野猪獠牙放进嘴里,那感觉,就像有把刀在口腔喉咙里搅动,又痒又疼。”回忆起最初接触“耍牙”的情形,黄海颇有感触。
1999年,20岁出头的黄海慕名前往甘肃张家川秦腔剧团拜师学艺。但年逾六旬的“耍牙”老艺人并不轻易传授。黄海没有退缩,而是三年如一日地陪伴在老艺人身边,照顾其衣食起居,最终打动了老艺人的心,也继承了他的“耍牙”绝技。
那些年,黄海每天对着镜子,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嘴皮磨破,牙床磨烂,吃饭都成问题,但每当在台上展示绝技,赢得观众的惊呼和掌声时,我就觉得,能传承下来这门绝技,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如今,作为有名气的“耍牙”艺人,黄海敞开大门教徒传艺。他坚定地说 :“只要有人愿意好好学,我一定好好教。”
在秦腔这座璀璨的艺术殿堂里,演员们凭着一腔热爱,精心雕琢着每一个角色。无论是踩跷时那轻盈飘逸的曼妙身姿,还是吹火时那震撼人心的壮观景象,抑或是耍牙时那惊异绝伦的高超技艺……他们用心传承着这些传统文化技艺瑰宝,使古老的秦腔艺术在戏台上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