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麦子是大地的命
王小强
  当我身处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滚滚麦浪中,我才读懂了农民诗人白连春的诗句——“大地是我的命。”此时此刻,在我的心里眼里,是麦子将大地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家王安忆尤其喜欢麦子。她回忆在农村插队的时候知青们种麦子,套种麦子与豌豆。等到豌豆挂角,麦子还没有熟,他们在麦田里走的时候就摘嫩豌豆吃;等麦子成熟,就把豌豆和麦子一起打下来,麦面里掺了豌豆粉,绿莹莹的,很有情调。
  无独有偶,著名作家张洁还在蹒跚学步、尚能摇摇晃晃提着篮子奔跑的年纪,就在岐山县蔡家坡镇草坡村,跟在大姐的身后捡麦穗了。几十年过后,她写下散文《捡麦穗》,文中的“我”捡麦穗、办嫁妆,对卖灶糖的孤老汉产生了父亲般的感情。那美丽的情愫,没有一丁点私心杂念,澄澈动人。
  麦子是温暖的,富有母性的慈爱。诗人牛汉在散文《我的第一本书》里就写有麦子。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仿佛能看到他那独特的模样和性格。“放暑假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接下来父子的对话和祖母的插话,读来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文中对二黄毛的介绍,更是简洁生动。
  麦子是农桑根本,承载着农民的辛勤与期盼。“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绘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至今传诵。宋代诗人张舜民笔下的“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则生动地描述了打麦时的热闹场景,何等传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更为难得的是,诗人直面现实的反诘之语“岂信田家未入唇”,直逼灵魂,充满了对农家的深切同情。
  麦子别有风骨。在作家孙犁的小说《麦收》里,“田野里是收割麦子和打场的声音,风吹来薄薄的小麦的香味”。小说通过描写冀中妇女积极参与挖沟保护小麦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和坚韧。文中爷爷担架上抬的是牛腰粗的麦捆,简直是奇崛之笔。
  麦子是乡土的根、游子的魂。童年捡麦穗、少年拉麦捆的情景,早已化作模糊遥远的缕缕记忆。长大成人后,整日奔走在高楼间、水泥路上,我知道,我离开麦子已很久很远,离开土地也很久很远,每每只有在梦里,我才能亲近麦子、亲近娘亲。朴素的麦子,谦卑的麦子,我写不出动人的诗句,只能直白地回忆。我在《淘麦》一文中这样写道:关中平原盛产小麦,家乡凤翔也不例外。淘麦是儿时故乡常见的一种家务活。母亲常拣晴朗的日子,坐在门口的大槐树下,一盆一盆地淘麦。进县城工作后,我竟然意外地发现,太白巷里仍有一户人家在坚持淘麦。每次碰见,我总是投去深情的一瞥!随之,眼睛一片润湿。那专注淘麦的大婶,分明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母亲啊!
  麦子,你是大地的命。泥土里孕育的一切,都与你浑然一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