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打麦记
惠军明
  记忆中的打麦场位于村子的边缘,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平日少有人至,只有到了麦收时节,才会人声鼎沸。在麦收之前,你会看到一些村民在那里忙碌着。他们手持铁锹、铲子等工具,细心地铲除着场地上的杂草,清除隐藏在草丛中的砖头石块。这是一个既烦琐又重要的工作,因为任何一个小石块都可能在后续的打麦环节损坏机器,影响整个麦收的进度。
  场地清理干净,接下来就是碾压场地。你会看到几头健壮的牛或马被牵出来,它们拉着沉重的石磙子。在农人的驱赶和鞭子的指引下,牛或马绕着场地一圈又一圈地走着,石磙子随之在场地上来回碾压。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体力的过程,松软的土地在石磙子的重压下逐渐变得瓷实,凸凹不平的地方也被碾压平整。农人们不知疲倦地挥动着鞭子,驱赶着牛或马,直到打麦场变得光滑如镜,才满意停下。
  随着“龙口夺食”的夏收正式启幕,农人们迎来了最忙的时刻。他们拿起镰刀,戴着草帽,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收割麦子。为了躲避恶劣天气,他们与时间赛跑,忙得不可开交。麦田里,镰刀舞动的声音此起彼伏,金黄的麦秆纷纷倒下。农人们熟练地将麦子扎成捆,然后一车一车地运往打麦场。
  打麦场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每家每户都在这个舞台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被卸下的麦捆有序地堆放在一起。为了防止雨淋,堆麦的过程也格外讲究。农人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在有限的场地里将麦捆横横纵纵地来回摆置,如同搭积木一般,一座座高高的“麦山”在他们手中拔地而起。最后,他们在“麦山”的顶端盖上塑料布,确保雨水无法渗入。
  打麦的工作并非一两个人就能完成,它需要多人通力协作,且讲究配合默契。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很忙,想邀来帮手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伙决议采取“换工”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打麦时,倘若你家出工帮助了别家,作为回报,别家也会在打麦时出相应的人手来帮你家。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夏收时节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友谊。
  终于到了打麦的时刻,早已等候多时的众人精神抖擞,仿佛即将走向战场一般。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搬运麦捆,有的负责解开麦捆并抱到脱粒机前,有的负责将带秆小麦铺好并塞进机器中,还有的负责张开麻袋接住麦粒。每个人都在忙碌,仿佛一只只勤劳的小蚂蚁。轰鸣声、脚步声、催促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仿佛一首激昂的交响乐。
  炎热的天气,农人们的衣服早被汗水浸透,但他们顾不上擦拭,只是全身心投入,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完成打麦工作,确保一年的收成能够颗粒归仓。然而,有时机器的轰鸣声会戛然而止,人们只能被迫停下手中的工作。原来,是机器出了问题,大家急忙围上前去查看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往机器里塞带秆小麦时塞得过多导致机器卡壳。终于,在细心检查后,机器又重新轰鸣起来。
  随着最后一捆麦子被送进机器,打麦结束了。主家忙着照顾前来帮忙的人和脱粒机的机主,端茶递烟、殷勤无比。在送走其他人之后,主家又开始了后续的整理工作,将一麻袋一麻袋的麦子装上架子车,从打麦场运回家中。虽然辛苦无比,但收获总令人感到喜悦和幸福。
  农忙时节,机器的轰鸣声连绵不绝,但农忙过后,打麦场却是另一番景象:没有了人影,留下的一个个麦草垛,成为鸟雀的乐园。鸟儿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在草垛上搜寻遗漏的麦粒,傍晚,成千上万的鸟雀就在麦草垛做窝安家。
  再过一些时候,村里的孩子会成群涌向这里,追逐打闹、嬉戏玩耍,将打麦场变成他们的乐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