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品诗词里的麦韵
毛丽娜
    陈仓区东关街道五一村麦收场景 谢克强摄

  芒种节气将至,金黄的麦子随风摇曳,麦浪翻滚,丰收的季节来临。麦浪不仅翻滚在今日的田野里,也翻滚在古人的诗词中:“麦头熟颗已如珠,小阨惟忧积雨余”“趁晴割麦收云黄,熬炉新熟饼饵香”……在品读麦收诗词中,我们可领略到那穿越千百年的浓郁“麦韵”。
  5月28日,我市从事教育工作的古诗词研究者强健,向笔者分享了古人诗词里与麦收相关的佳句。麦收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篇章之一,已陪伴中国人走过数千年历程。强健说:“古往今来,麦子常被诗人吟咏,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人们对麦子的重视和深情,也深刻地反映了农耕文化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强健举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观刈麦》很有名,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周至县任县尉时,因见到当地人民在麦地里艰苦劳作有感而作。其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了收麦劳作,劳动者背对着炎炎烈日,脚踩着如蒸笼般的大地,用尽力气挥舞着镰刀割麦,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人们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收麦的重视。
  与麦收相关的诗词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强健说:“宋代诗人对麦收的描绘更为细腻,戴复古的《刈麦行》通过描绘‘腰镰上垅刈黄云,东家西家麦满门’的场景,展现了麦收时节的繁忙劳作与丰收的喜悦。郑獬的《收麦》则描绘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农忙图,‘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描摹麦收时节的壮观田野,‘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描写了妇女们趁着天色收割麦子的情景,大家相互帮助,一边劳作一边聊天,勾勒了一幅田园丰收图,同时也展示了收麦的重要。范成大的《刈麦》则真诚地盼望天晴无雨,好让农人顺利收麦,如‘丐我一晴天易耳,十分终惠莫乘除’体现了诗人对农人农事的关怀。”
  强健说,麦子在古诗词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诗人们抒发情感、寄托思绪的重要载体。通过描绘麦收的景象,诗人们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向往。
  如今,在品读麦收诗词之余,我们更应关注农耕文化,珍视大自然的馈赠,培养并践行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同时铭记那些默默付出的田间劳动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