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金融之窗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宝鸡颂
山坡上的油菜花
家乡的桥
五月(外一首)
村庄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乡的桥
◎王天资
我的家乡宝鸡,依山傍水,人杰地灵。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浩浩汤汤穿城而过。一座座桥梁飞架在河流之上,气势如虹,蔚为壮观。全市拥有大大小小百余座桥梁,被誉为“百桥之城”。
距我家不远处,有座渭河吊桥,横跨两岸,连接南北。桥面是由一块块木板铺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不锈钢桥柱,依次用粗壮的黑铁链连接起来,稳固而坚实。
六岁那年,我跟随妈妈初次去吊桥上玩,踏上去没走几步,身体便剧烈地摇晃起来,像是在荡秋千,吓得我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敢有丝毫放松。约莫过了十来分钟,我们才踉踉跄跄地走到河对
岸。还有一次,是我去学琴时,因交通堵塞,只好弃车步行从吊桥上过,相比往常还节约了十分钟时间。此后,吊桥便成了我学琴之路的首选。五年来年复一年,来回往返。
市中心有座石鼓文化廊桥,造型具有周秦风格。廊桥桥面设置双波长廊、六角亭、重檐塔楼,古香古色,典雅庄重。夏夜,我漫步廊桥,渭河两岸灯火辉煌,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置身其中,心旷神怡。每当我站在廊桥上,总会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对家乡历史的敬意。在这里,我学习了“文明滥觞”“周秦曙光”“汉唐盛世”“宋元明清”“涅槃新生”等中国历史,了解了宝鸡姜炎、先周、先秦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拜读了许多名家诗词。廊桥展示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我精神丰盈,受益匪浅。小时候,常常听爷爷讲宝鸡桥的故事。他告诉我,宝鸡最古老的桥在益门堡村清姜河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年他跟着我的太爷爷由陕入川时,就从这座桥上走过。年少时,爷爷常和小伙伴们去桥上玩,在清姜河里游泳,抓鱼摸虾。这座石拱桥屡建屡毁,后又经多次重建,凝结了几代建桥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经历过地震和洪水,依然屹立河上。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宝鸡市面积较小,人口也少,渭河上仅有一座简易的木桥可通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并结合独特的地形,人流、车流日益增多,桥梁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胜利大桥、石鼓桥、十八孔桥、联盟大桥、植物园大桥、团结大桥、蟠龙大桥、陆港大桥……家乡的桥不胜枚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是拱桥,有的是悬索桥,有的是斜拉桥,还有的是双塔斜拉桥……这些千姿百态的大桥不仅为家乡人带来了便捷,还为家乡增添了无尽的风采,成为宝鸡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身在异乡,每当想起它们,便会触景生情,暖意萦怀,油然而生拳拳的思乡之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