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文化
标题导航
|
小寒“不寒”
宝鸡的面
宝鸡的鸡峰山
过冬三件套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过冬三件套
◎刘小会
记忆中的儿时,冬天特别冷,总是下雪。一入冬,三天两头下雪结凌,山路又窄,要么捂厚厚一层雪,踩过去脚印留下的深坑洁白如新。要么艳阳高照,沿路融化出一道水痕,完了再结上冰,荧光透亮,人踩上去就打趔趄。手指和耳朵经常被冻得通红肿胀,脚也皲裂得长口子、短口子的,不能自如行走。
小时候过冬,村前村后的女孩子,都有必备的三件套——四方围巾、棉筒袖和窝窝鞋。
数九前,母亲早早就赶集市,买回来三条四方围巾,蓝色的给她,绿色的给我,大红的给妹妹。这种围巾约六十厘米见方,一般纯色无图案,围巾四周垂着一小撮絮絮。戴时将围巾对角折起变成一个三角形,顶到头上,两个角沿鬓角绕到耳后,再拉下来在下巴处打结,三角正好敷了头顶后脑勺和脖颈,很是暖和。不戴时,围巾顺势从头顶捋下去堆到脖颈上也很舒服,刚好跟棉袄搭配,也可做冬天穿搭的装饰。
第二件宝物就是棉筒袖,这是冬季暖手的好物件。那时候很少有手套,偶尔见到的也是汽车司机或生产工人戴的那种纯白棉线手套,拆了用其线可织成袜子或钩成假领子,衬在像样点的外衣领里既好看又耐脏。我的筒袖是奶奶用碎布剪成三角形,一针一线拼成布块,再估摸宽窄长短剪好尺寸,配上里衬,填上棉花做成的。筒袖一拃来长,比棉袄袖子窄一些,也薄一些。冬天出门时,把筒袖从手上套进去,跟棉袄袖口接起来,差不多半个手掌也就盖住了,只留着五根手指干活自如。闲着没事或感觉冷时,就把筒袖拽出来一些。被筒袖包裹着,手心里就会汗津津的,生出更多温暖。
第三件宝贝便是棉窝窝了,棉窝窝就是棉鞋。棉窝窝做工极讲究,用黑色条绒布做鞋面,纯白色线疙瘩鞋底。做棉窝窝是一项大工程,母亲早早纳好鞋底,横竖成行的线疙瘩防滑又美观。打好袼褙铺到热炕上烘干,趁闲央了伯母,剪好鞋样就能动工。棉窝窝的鞋帮由两块组成,鞋面从正前方对称一分为二,各自用黑色斜纹布镶了边,又缝到一起,鞋面正中间竖起两道缝合精致的梁,再用黑布条滚一个圆棱纽带,以此在鞋口处打个结,鞋口紧凑了,棉鞋也就有了立体感。鞋帮和鞋底的里衬一般使用白羊肚毛巾或者花洋布,再絮上新棉花。讲究人做棉窝窝,绱鞋面时都采取窝帮绱法,针脚藏在鞋帮里面,类似时兴的尖头皮鞋,看不见鞋面与鞋底缝合的痕迹。棉窝窝做好后,要给鞋里塞满湿布条定型。母亲通常也会拿针线笸箩里的锥把儿在靠脚后跟处的鞋口来回擀,免得硌脚。穿棉窝窝出门,母亲必是叮咛一番,让我们先洗净脚,换上干净袜子,免得把鞋里子弄脏,鞋外面更是不能踩泥地、不能弄上污物。
冬天虽冷,但有了这三件套,我不知不觉在打打闹闹的上学路上、活蹦乱跳的放学途中,迎来一个个“春天”。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