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参观凤翔六营村非遗文创产品 采访团来到岐山周公庙了解周礼文化 本报记者 麻雪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镇院之宝何尊;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了解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及意义;在岐山周公庙,探寻中华礼乐文明的源头;在西凤酒厂,感受工业旅游新发展;在凤翔六营村,看“非遗+文创”的发展成就……12月12日至15日,陕西日报社“文化自信看宝鸡”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在宝鸡进行,本报记者跟随采访团成员一起走进宝鸡的人文胜地和企业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宝鸡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赏瑰丽青铜器看文物“活”起来
12月12日上午,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举行。仪式过后,采访团成员在博物院内,被众多精美、瑰丽的青铜器所吸引。这座全国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博物院,收藏文物达40多万件。
采访团成员在何尊前驻足良久,听讲解员介绍,何尊的内底铸有铭文“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大家感受到了青铜器的历史厚重感、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又听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形象中,龙脊结构和龙腹纹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何尊的四道扉棱和云雷纹,大家不禁赞叹良多。
随后,在位于凤翔区的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采访团成员一起探访神秘的秦公一号大墓,从中了解发源于宝鸡的先秦文化。
14日清晨,当大家来到岐山周公庙时,这里飘起细雪,让冬日古卷阿的空气中多了几分湿润。雪落在古建筑之上,更让寻觅周风古韵之旅平添了几分凝重。《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这里古建成群、远山如黛,千年人文胜地更显清幽。乐楼南面悬挂的“飘风自南”牌匾,引得采访团成员纷纷多角度拍照、拍视频。随后,从周公庙出发,大家来到岐山召亭村,了解“甘棠遗爱”的历史典故,这里如今是宝鸡的廉政教育基地,大家一起在展厅中详细了解廉政文化。
15日,在以大唐宫廷珍宝为馆藏特色的法门寺博物馆,采访团成员聆听着上世纪80年代唐代地宫考古发现的精彩故事,惊叹于博物馆展出的精美绝伦的秘色瓷、金银器、琉璃器等。在眉县的张载祠,大家一起重温著名的“横渠四句”,感受一代大儒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
在宝鸡周原博物院,采访团成员听着讲解员对周原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的释义,了解了周原考古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采访调研中,大家了解到,近年来,宝鸡市各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特色,纷纷推出品类繁多的文创产品,如何尊乐高积木、“国尊”系列贵金属文创、何尊冰箱贴、青铜器纹饰桌垫等,这些文创产品款式新颖、贴近生活,让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文物走进大众视野。同时,一些博物馆还推出了微电影,积极策划《周原膴膴——宝鸡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器展》《天下一统——大秦帝国文物特展》等外展,让更多人通过文物认识宝鸡、认识中国,让文物“活”起来。
从臊子面泥塑看文旅商体大融合
在此次采访活动中,大家还在西凤酒厂了解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制曲、制酒、酒海贮存等传统技艺。西凤酒工业旅游近几年很火,这也引起了采访团成员的注意。采访团成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一起走进制曲车间、酿造车间、包装车间、文化中心等,感知传统酿酒工艺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一新一旧”的完美结合,让大家印象深刻。
采访团走进凤翔六营村,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家中,整齐地摆满了惟妙惟肖的各类泥塑。近年来,六营村大力推行“非遗+旅游”模式,发展泥塑产业、庭院经济和乡村民俗旅游,以非遗保护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非遗文化传承。
岐山的臊子面享誉全国。13日,采访团来到岐山县凤鸣工业园区,参观了陕西岐品福食品、陕西龙富绿源食品、岐山百年美阳民俗食品等企业,了解岐山臊子面这一美食文化,探寻岐山“一碗面”产业如何借助“工业+互联网”孕育新生。
14日,在岐山县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大家看太平寺古塔,探中华医祖岐伯纪念馆,访金石技艺传习所。这个街区步道纵横交错,众多商铺各有特色,传统美食和新式餐饮互补共赢,让历史文化、旅游与商业共融创新发展。随后,大家与太平塔作别,奔赴岐山南部的五丈原诸葛亮庙,追寻一代贤相的遗风。
五丈原之下、渭河之畔的三国小镇景区,以独特的历史人文、汉风古韵、商业布局吸引了大家。景区的“桃园结义”、汉代歌舞等沉浸式实景演出,让大家惊叹不已,仿佛步入时光隧道。
采访团成员、群众新闻网记者雪野感慨道:“如果让我形容,宝鸡的文化就是‘纯粹’。从古代到现代,这里对于周文化有着最纯粹的传承,尤其是将周文化中的礼与德诠释到了极致。当然,文化的传承最离不开的就是人,这次采访活动,也让我亲眼见证了宝鸡的一位位文化传承人,他们或坚持非遗制作传承,或深耕青铜器复仿制技艺,或从事文化宣传工作……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文化传递下去。”
据统计,截至目前,陕西日报社“文化自信看宝鸡”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在全网刊发相关信息近700篇。其中,《文化自信看宝鸡——周秦故地传承璀璨文化》《文化自信看宝鸡——来“青铜器之乡”,看“文物活化”》等重点稿件,全网累计浏览量达10万以上。从18日起,《陕西日报》连续4天刊发此次活动的通讯稿件,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宝鸡崭新形象。
此次活动展示了宝鸡在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对进一步提升宝鸡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