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科技创新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踏勘秦岭千年古道探秘中华祖脉传奇
老家的柿子
园中觅(外九首)
菊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老家的柿子
◎王新宁
立冬刚过,宝鸡便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在飘飘洒洒的初雪中,我和哥哥回了一趟老家。雪虽然下得大,可气温不低,路上并没有积雪。
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每天走的泥土路早被修成了柏油路,道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鳞次栉比,挺拔笔直。广阔无垠的麦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被,调皮的麦苗争先恐后地挤出头来呼吸新鲜空气。麦苗上挂着不知是露水还是雪融化成的水珠,叶子显得愈发碧绿,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瑞雪兆丰年,我仿佛听到麦苗在努力拔节生长的声音,看到金黄的麦穗已咧开了嘴、弯下了腰。
路边的柿子树经过寒风的洗礼,叶子稀稀拉拉,而柿子却红得正好。远远望去,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在风雪中摇曳,犹如一盏盏红灯笼挂满了枝头,既好看又喜庆。
跟现在孩子琳琅满目的水果和零食比起来,我们小时候能吃的水果屈指可数,尤其到了冬季,柿子就成了唯一不用花钱买的水果。记得隔壁玩伴小丽家有一棵大柿子树,每年冬天,她家都会有贮存在瓮里的柿子。在周末和寒假的雨雪天气,我们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总爱聚在小丽家的热炕上玩扑克牌。屋内我们吵吵闹闹,屋外雪花纷纷扬扬。玩上一会,她的妈妈就会拿来几个放软的柿子给我们解馋。关中农村冬季取暖都烧火炕,时间一久,大人小孩都是两个红脸蛋,尤其是火气旺的孩子最为明显。久睡火炕,内热过剩,吃上两个软糯香甜的火晶柿子,凉丝丝甜津津,既清火又润肺。
我们最开心的时刻要数卸柿子了。柿子红了,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我们跟着隔壁的哥哥姐姐,架上梯子,提上襻笼,拿着长长的竹竿一起去摘柿子。大哥哥哧溜哧溜就爬到了树上,伸手摘下枝条上的柿子,放入挂在树上的襻笼里,待襻笼装满后再用绳索慢慢吊到树下来。树梢的柿子够不着,只能拿长竹竿使劲敲打树枝,我们就在地上捡掉落下来的柿子。快成熟的柿子都被摔破了皮,诱人的果肉露了出来,我们赶紧吹掉沾在柿子皮上的杂物,撕掉薄薄的外皮,直接塞进嘴里一饱口福,柿子成为我们童年最美的记忆。
“落日西风卷白沙,关山万里客思家。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火红的柿子不仅牵动着无数游子的乡愁,也引来乌鸦、麻雀等鸟儿前来觅食。关中民风淳朴,村民敦厚善良,就算柿子长得再好,主人也从不摘完,总要留上一些给冬日里觅不到食物的鸟儿果腹。不管哪一棵柿子树,树梢上都会挂着几个柿子。
“柿”谐音“事”,过年时,家里挂上一串火红的柿子,除夕夜吃上几个火晶柿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事事顺心”“事事平安”。
柿子红时倍思乡,如今火红的柿子和翠绿的麦田成为乡愁的符号。仔细一想也觉得挺奇怪,其实老家离得并不远,驱车不到半小时,我怎就生出这般多的乡愁?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