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副刊
标题导航
|
《诗经》中的绿色美味
千年美食古今传
果实最是有寓意
时蔬鲜美田园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千年美食古今传
本报记者张琼
如今,人们在涮火锅时,会吃到一种时令菜叫豌豆苗,很是受欢迎;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做凉拌豌豆苗,清爽可口。在《诗经》中“摇曳”了千年的“薇”,正是豌豆苗的“近亲”野豌豆。那一株株郁郁葱葱、随风摇摆的薇,是《小雅·采薇》中戍边战士的思乡之物,也是《召南·草虫》里女子传达思念的可爱植物。
自古以来,不少学者关注过《诗经》中的薇,并解读薇是哪种植物,比如东汉的许慎、三国的陆玑等人。其中,要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得最详细,李时珍认为:“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云‘采薇采薇,薇亦柔止’,《礼记》云‘豕以薇’,皆此物也。”看来,药圣李时珍对“薇”做过相当细致的研究。
薇长于山野,并不是什么名贵菜品,曾是劳动人民的爱物,也正因为此,薇的传播较广、知晓率较高。及至今天,我们在秦岭周边村镇,依然能看到野豌豆的身影,它开紫色小花,偶数羽状复叶,茎柔而细,一丛丛、一簇簇长在一起,看起来并不起眼。
凤县人张林生活在秦岭山中,他对野豌豆很熟悉,“野豌豆也有很多种,有的叫救荒野豌豆,有的叫毛苕子,花和叶子也有些差别。野豌豆喜欢长在溪边或山坡上,繁殖能力强,花期长,8月正是结果的时候。”
与劳动人民在一起的薇,在文学作品中也频频出现,并被赋予了恋乡情结、隐逸情怀等寓意。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几句诗大意是,把薇采了又采,薇菜新芽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到了年末还是回不去。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去厮杀,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这首诗从薇刚冒芽写到薇茎叶变老,展现给人们时光荏苒,戍边人的卫国之志、思乡情结。《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源自西周时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一丛丛薇,见识过周人将士的思归情。
此外,伯夷和叔齐隐逸山林、采薇而食的典故,给薇又增添了一份隐逸色彩。薇成为隐居生活的象征物之一,被历代文人高士所赞赏,写采薇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如,王维的“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韦应物的“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宋之问的“鱼乐偏寻藻,人闲屡采薇”……一句句诗歌、一个个典故,将一株株其貌不扬的薇反复吟诵,它时而是游人眼里的“故乡薇”,时而是文人心中的“山间薇”。时至今日,古名“薇”的野豌豆苗,又是人们餐桌上一道别致的绿色美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