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步入小学校园
幼儿与老师在小学校园内做运动
小学老师给幼儿介绍小学情况 曾经,幼小衔接是家长教育焦虑的开始。每逢幼升小之际,家长总是督促孩子早早地学拼音、写汉字、做算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前班、思维训练班等已退出舞台。我市不少小学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幼小衔接邂逅“双减”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否已经缓解?我们不妨瞧瞧。
“双减”来袭家长们要么“卷”要么“躺”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样的“双减”政策出台后,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自上而下拉开了序幕。经过三年磨合,“双减”政策这场改革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答案是,一部分家长选择愈加“内卷”,另一部分家长则选择了“躺平”。
家住市区华厦中央公园小区的学生家长杜鹃便是“内卷”家长之一。虽然杜鹃的儿子已经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背10多首古诗,也简单学过了拼音。但暑假期间,她还是和丈夫排了班,轮番给孩子恶补小学一年级知识。杜鹃解释说:“‘双减’来了,听说小学不写作业、不考试,也不教东西。但中考和高考依旧存在,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同杜鹃一样,家住市区三迪白金汉小区的学生家长王旭东也在忙着给孩子补习小学一年级知识。他解释说:“不‘卷’不行呀。我听‘小道消息’说,小学要面试,要考加减法、背古诗、写汉字。”同杜鹃、王旭东一样的家长还有不少,他们“内卷”的理由或许不一样,但均选择了“抢跑”。
与这些“内卷”家长不同,我市还有不少家长选择了“躺平”。家住市区天玺台小区的学生家长王宁记得,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每天要写拼音、写汉字、做算术。升入小学一年级后,由于赶上“双减”政策,作业和考试被取消。没有了作业辅导、考试排名,家里的气氛变得融洽和谐。于是,王宁主动选择了“躺平”。小学一年级阶段,王宁的女儿每天放学后要么在小区里疯玩,要么在家里玩手机。她解释说:“学校不给娃布置作业,咱也不知道干啥,咱们就随大流。”王宁并非个例,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已经准备了入学适应教育,家长无须再插手。
剖析原因缺乏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
“内卷”还是“躺平”?对于这两个选择,我市教育人纷纷摇头。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内卷’家长是关心则乱,听信了错误的‘小道消息’。”对于“内卷”家长的选择,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说。他说,幼小衔接不神秘、也不遥远,但家长们不了解幼小衔接,更缺乏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因此,家长们才会听信“小道消息”,做出错误选择。其实,这些“小道消息”很容易查证。对于小学入学考试的说法,他在市教育局官网翻出我市近几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文件解释说,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是免试就近入学。对于“小学不教东西”的说法,他说小学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进度,不可能啥都不教。
与“内卷”家长的紧张不同,“躺平”家长看起来更加“佛系”。不过,“躺平”的家长看似在响应“双减”政策,实则是在“偷懒”。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校长李晓萍解释说,认真阅读“双减”政策,我们不难看出“双减”在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负担的同时,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做一个向上、向善、向美的新时代好少年;要求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不再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要关注孩子真正成人成才。同时,各学校提供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适应于大部分孩子,但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此,幼升小家长在没有读懂“双减”政策的情况下,在没有了解自家孩子实际需要的情况下,随大流地选择“躺平”其实是家长在幼小衔接环节选择了缺位。
“内卷”“躺平”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选择,看似是由于太过紧张或太过放松,本质则是缺乏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才作出了不正确的选择。
正确做法衔接须“蹲下来”“跳起来”
“内卷”“躺平”两条路都走不通,那么,幼小衔接到底应该怎么“接”?
自上而下的教育部门已经在积极行动。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降低了小学一年级课程难度,防止幼儿进入小学后跟不上、不适应等情况发生。省教育厅要求小学必须“零起点”教学;市教育局也明确要求全市各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加快进度。
教育部门迈出了幼小衔接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幼小衔接之路应该怎样走呢?金台区东城幼儿园园长洪哓茹的一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出了答案——小学“蹲下来”、幼儿园“跳起来”。
小学如何“蹲下来”呢?我市各小学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打造了一个特色校本课程——“我与小学零距离”幼小衔接课程,引导学校周边幼儿走进小学课堂和特色教室,体验小学的趣味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无限向往。卧龙寺小学副校长李红英则带着一年级的教学骨干奔赴辖区内幼儿园,携手开展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引导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教师调整教学理念与方式。此外,有的学校主动减少了课堂时间,有的学校开设了入学适应月课程等,主动“蹲下来”,助力幼小迅速衔接。
幼儿园如何“跳起来”呢?金台区东城幼儿园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渗透进日常教学中,做好幼儿身心、生活、学习的准备和适应教育,营造科学幼小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幼儿园开设研学课,引导幼儿前往对口小学研学,适应小学一日生活。千渭上居幼儿园开设幼小衔接的家长课堂,普及幼小衔接常识,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描绘幼小衔接的同心圆。
“家长要多配合,但在配合中既不要越位,也不要缺位。”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幼儿园园长杨雅琴建议。幼小衔接是一道坎,但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这道坎已经越来越平缓,大部分孩子完全可以顺利适应。因此,幼儿家长可以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学习热情,但千万不要引导幼儿“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