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特稿·公益广告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天服务不打烊
全力攻克执行难保障胜诉人权益
铺就温情的回归路
广场普法群众乐闻
男子倒卖文物被刑拘
智慧警务守护百姓平安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铺就温情的回归路
——我市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侧记
淑娟姚兵张磊
8月18日,我市在太白县召开了全市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历时三年的全市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落下了帷幕。会议通过实地观摩、观看视频短片、开展经验交流,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市通过练内功、抓创新、补短板、强保障,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在社区矫正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亮点纷呈。
打通信息化“堵点”
在太白县咀头镇梅湾村观摩点,参观人员走进新建成的调解帮教室,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张张制度牌整齐排列。墙上的电子终端显示屏,实时同太白县社区矫正中心连通,随时保持与市县镇村视频和语音连通,为有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对话帮教,还可及时通过市县镇村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参观人员一边看,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不少人频频点头称赞,还有一些县(区)司法局领导当即现场咨询设备采购、线路开通等问题,打算回去后就着手筹建。
近年来,太白县认真贯彻《社区矫正法》,逐步推进村(居)社区矫正信息化硬件建设,对村(居)社区原来的人民调解室进行改造升级,植入重点人群帮扶教育功能,逐步连通视频终端,打造更为智能化的调解帮教室。通过逐步推进,全县32个村(社区)已经配备了视频终端,覆盖率达到70%,下一步还将实现46个村(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4个村(社区)已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调解帮教室,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帮扶教育6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有效打通了社区矫正信息化、智能化“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四色”管理创特色
在太白县司法局咀头司法所,参观人员被墙上的一张社区矫正对象“四色”管理图所吸引。大家围拢在解说员周围,不断询问着各种颜色的含义,以及该图表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咀头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方式,从学习劳动、请销假、认罪态度、社会危害等10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实施“四色管理、三色预警”,实行综合预警打分管控,通过“月公示、季点评”,让矫正对象直观看到、听到自己的表现情况,有效提高其服从管理的自觉性和相互追赶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全所共计点名表扬8人次,谈话提醒12人次,警告处理1人次。通过创新实践“四色”管理模式,科学高效地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教育,有效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
视频点名到“人头”
工作人员:“你好,这里是太白县司法局,请报告你现在所在位置。”
矫正对象:“你好,我是何某,现在在黄凤山村三组收废品,回答完毕。”
工作人员:“好的。请你遵纪守法,积极生活,认真改造。”矫正对象:“收到。我一定接受监管,改过自新,努力做一名守法好公民。”
这是在太白县司法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借助手机App,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远程视频点名的一幕。针对越界报警、手机定位不在线的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点名,及时了解矫正对象的动态,更加方便管理。据悉,目前,太白县司法局对在册社区矫正对象手机App安装率实现了100%,可以随时掌握矫正对象行动轨迹,实现末端监管,有效预防了矫正对象人机分离所导致的脱管漏管问题,切实提升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心理咨询解心结
在太白县“智慧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室,参观人员自动聚拢在心理咨询师焦芳琴的周围,认真听她讲述与社区矫正对象的故事。
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性格孤僻,在参加团体活动时呆坐在原地不动,在心理访谈时也不说话,只是流泪。后来在个体咨询中,焦芳琴运用沙盘游戏,让王某自由摆放沙具,结果王某在沙盘中摆放了几具“尸体”。焦芳琴通过专业分析,得知了王某内心的恐惧。焦芳琴通过科学引导,让王某的个人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放下了内心的恐惧。王某开始积极汇报思想,认真接受改造。
这样的心理疏导案例,在焦芳琴的工作记录中还有很多。为发挥心理辅导在矫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太白县司法局及时建立了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制度,从入矫心理评估开始,到矫正中期的情绪疏导、压力缓解、冲突消除,再到解矫时全面评估心理状况,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参与,运用沙盘、音乐放松椅、VR教育等设备,让社区矫正对象提高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活信心。
近年来,太白县开展矫正对象集中心理疏导60场次,参加人数125人次,针对矫正对象开展个别疏导20人次,在社区矫正对象中取得了良好反响和效果。
温暖帮扶暖人心
在经验交流环节,扶风县司法局局长刘万宏分享了两个案例。社区矫正对象罗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入矫时带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入矫后,工作人员帮助他学习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相关条款,多次耐心与其谈心谈话,并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主动接受矫正。罗某还把志愿服务和日行一善落实到行动中,通过直播带货帮助身边困难群众销售农产品,受到群众的称赞。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的女儿不幸患上白血病,让这个收入本就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李某患上了重度抑郁。工作人员得知后,一方面,联系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并发动身边同事和群众为其捐款捐物,帮助她渡过生活难关;另一方面对她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使其重拾生活信心。
这样的帮扶故事在全市各县(区)还有很多。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市强化“心防”治本作用,持续开展“送温暖,解难事,促转化”活动,办好“十件实事”,广泛开展各种济困帮扶活动,切实解决矫正对象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实筑牢了社区矫正对象“心防”堤坝,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了一条条温情回归路。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