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邦家之光 一起耕作收获幸福
本报记者罗琴

  
  参与的人众多,有家长、有长兄、有二弟、有众兄弟、有众伙计,男女老少齐动员,俨然一幅壮阔而又充满生机的农耕劳动场景……
  这是《诗经·周颂·载芟》里的诗句描写的景象,刻画的是西周时期人们集体农耕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在西周早期,周原一带(即如今的宝鸡岐山、扶风)是重要的农耕之地。
  《颂》是《诗经》中《风》《雅》《颂》的一部分,其中《周颂》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还包含人们期盼、歌颂丰年的乐歌,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载芟》就是周王室在秋收后所唱的乐歌,它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极具画面感的现场描述,也为后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资料。
  在这首诗中,从回忆一年的劳动过程写起。春耕开始时要先做许多准备工作,于是斩草除木、开荒垦田,翻起的新土纷纷散开。千百农夫,有的耕新田,有的整旧土,来来往往,如穿梭一般。全诗中处处洋溢着对劳动的热爱和赞颂,写劳动的欢乐和无限情趣,写劳动者之间的友善、和谐与美好。
  《载芟》一诗的最后为“有其香,邦家之光”,是说劳动所得食物很香,是我们一起劳动所得,更是邦家的光荣。
  从古至今,用劳动创造美好明天,大家一起劳动,男女老少一起上,用勤奋换来幸福生活的理念一直在延续。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大批青年返乡创业,将自己的知识、人脉带回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如“陕西好人”称号获得者岐山人肖倩,2014年返乡创业,带领团队先后打造综合性全产业链猕猴桃示范基地,通过产业托管、吸纳就业、免费培训等多种形式,累计带动97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全国“三八红旗手”、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槐北村创业,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带领乡亲养猪,发展循环农业;眉县首善街道三和村的李凯大学毕业后,带着技术和热情返乡创业,投入猕猴桃的种植和研究中……宝鸡这片沃土,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创业,他们带领家人、朋友、村民一起打拼,一起耕作,收获幸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