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题·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忙毕
难忘儿时收麦忙
就蒜
城南旧市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就蒜
◎高涛
“吃面咥肉就瓣蒜”,毋庸置疑,这是北方人的就餐方式,特别是关中人日常面食的绝配,毫不起眼的大蒜,成了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符号。
大蒜,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原产地西亚和中亚。据传,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大蒜被张骞带回并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大蒜兼具蔬菜和调料两种特性,可用不同方法烹饪出不同风味。譬如,吃泡馍就的糖蒜、简单易做的醋汁泡蒜,还有最方便的生吃蒜,可以说是家家必备、午餐必食。特别生吃蒜,作为最原生态和最常见的吃法,不仅人人爱吃,而且绝非关中独有。南方人汪曾祺在《四方食事》写道:“在长影拍片时,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饭已经开过,我到厨房里和几位炊事员一块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饼,他们吃油饼就蒜。我说:‘吃油饼哪有就蒜的?’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说:‘嘿!你试试!’果然,另一个味儿!”据说将蒜捣碎成泥放置10-15分钟食用效果最佳。
一说起“吃”蒜,总觉得不如“就”字确切。一是五六月新蒜上市,虽不辛辣,但吃多也闹心烧胃。所以一顿饭或一碗面,“就”三两瓣即可。二是就餐不仅是吃,更包括着装、点菜、细嚼慢咽、礼让长辈先动筷等诸多礼仪。吃蒜时难免口味重,所以应该小心出气,切不可大口大嚼,笔者理解“就”蒜便因如此。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大蒜。大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外号“血管清道夫”,具有消滞化食的食疗和诸多药用价值。大蒜还有杀菌灭虫的作用,能抗衰老促进毛发增长。记得小时候,夏季被蚊虫叮咬,父亲总是立即剥瓣蒜,切开,来回擦患处。蒜汁乍一涂上,有点蜇又有几丝凉意,瞬间便不痒了。而女儿初生,头发稍显稀少,母亲便用大蒜日日擦头皮,虽然当时稍微有点臭,但现在密发如兰,看来大蒜确有独特妙用。
大蒜虽小,好处也多,但多吃无益。谚语“蒜有百利,唯有一害。”长期过量食用大蒜,会导致视力和记忆力明显下降,伴有口干舌燥、头重脚轻等症状。所以吃蒜和世事一样,都讲究个“度”。科学家认为,每天生蒜吃一瓣、熟蒜两三瓣较为合适。并且,“大蒜素”遇热遇咸会很快失去作用,所以最好不放盐生食。另外大蒜不适宜肝病患者、非细菌性腹泻、眼疾患者食用。
“吃面不就蒜,味道少一半。”这句俗语体现着典型的北方人生活形态,以至关中流传着一个说法:判断某人是不是货真价实的本地人,十拿九稳的方法是请吃面。如果一落座,不用人提醒,立即喊老板要瓣蒜,亲自动手剥蒜,等“刺啦”一声的油泼面端上桌,先搅拌并挑起一筷头面,接着“咔嚓”就一口蒜,绝对是地道的关中人。人天生对甜味敏感,对大蒜的味觉体验和喜好则相反,完全由后天习得。跟着关中汉子过日子,女人们也都吃面必就蒜,最多担心吃蒜口气重,于是饭后刷刷牙或嚼颗口香糖便可。至于个别人以洋葱代替,那是绝吃不出津津咂舌的面味与灵魂的。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