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今日高新
标题导航
|
麦收时节
麦收农具存乡愁
麦田拾穗惜颗粒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麦田拾穗惜颗粒
毛丽娜
颗粒归仓
“挎上我的小篮篮,跟上妈妈去田间。蹲在地上拾麦穗,一会拾了一大篮。颗粒归仓不浪费,珍惜粮食好习惯。”又到一年麦收时节,听到儿歌《拾麦穗》,不禁引发了我的乡愁,也让我的思绪再次回到儿时农忙时节的麦田。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还比较匮乏,农民手中没有多少余粮,一些家庭收获的粮食勉强够一家人吃。于是,每年地里的麦子收割完后,老人就带孩子们到麦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我童年的暑假是在老家度过的,那时每到收麦时节,千阳学校还会放两周“忙假”。我和堂妹、堂弟吃完饭后,就一溜烟跑到收割完的麦地里,开始比赛看谁拾的麦穗最多。
六月的麦地里热浪滚滚,拾麦穗时,麦芒像针一样又尖又细,稍不注意,手指、膝盖、脚踝处就会被刺破,特别疼。但我们顾不上这些,一门心思低头拾麦穗。一直到天快黑时,我们的篮子也都装满了麦穗,大家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可以说,拾麦穗伴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后来,随着粮食产量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质也变得丰富起来,拾麦穗的人渐渐少了。
前几天,周末回老家途经千阳县南寨镇时,偶遇一位老人在地里拾麦穗。老人说:“过去收完麦子,大伙都要去地里拾麦穗,这些掉在地里的麦穗不拾回家就太可惜了,看见别人糟蹋粮食,我气不打一处来。”老人今年87岁,6个子女都在外地,她和老伴在农村生活,孩子们不让种地。可她闲不住,看见地里掉的麦穗,就赶紧弯着腰捡拾。老人说,一个割麦季拾下的麦穗,晒干后要换两袋面粉,经历过饥饿的人知道粮食的珍贵。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已融入老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如今,每到麦收时节,儿时捡拾麦穗的情景,那段难忘的童年经历,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观念,就像那位拾麦穗老人的身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