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特 稿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宝鸡新农村赋
乡村,我的初心和使命
麦子,麦子们(组诗)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村,我的初心和使命
◎刘伍军
身居城市,常念乡村。尽管我一向不爱张扬,但一触及乡村这个话题,便似乎一下子多了激情而少了淡定。不论是因工作关系时常下乡,还是周末和节假日回农村老家,双足一旦踏入乡村,就像读书人进了书店那样舒心,甚至像小孩子进了游乐园,立马兴奋起来,似乎一山一水都有文章,一草一木都有诗意,一村一户都有故事。网络时代,信息共享盛行“晒”,于是,“晒”乡村也成了我的一大乐趣,有时乐此不疲、情不自禁。这不,近几个月因忙于公务未发朋友圈,好多朋友打电话询问我是不是工作调动啦。于是,拍乡村、谈乡村、看乡村的微信又恢复了“常态”。
乡村,是我人生的始发站。我出身于乡村,成长于乡村。在那里,有我和小伙伴一路走来的足迹,还有留在足迹后面的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走到如今,那些足迹已很难找见,却永远烙在心里。记得第一次走出乡村是十七岁那年,坐长途班车去离家五十里的地方上学,虽不算远,那可是出了村、出了乡、出了县啦!农家孩子“考上学”——哪怕不是大学而只是个中师,也是几代人的骄傲!当然,同学们也来自各个县区,大多也从农村出来,因为共同的梦想而走到一起,便迅速打成一片。那时,才知道乡村不只是自己家乡那么大,原来好大好大;也才知道,生养我的那一片乡村,就是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发源地,就是《诗经》中的周原月无月无,是一块在中华文明史上不平凡的土地,是永远值得骄傲和不能辜负的神圣之地。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教书,虽算是成了挣工资的“公家人”,却又回到了乡村,多少有些失落感,内心还是羡慕那些进城工作的同学,自愧当初没考个能分配工作远一点的学校。没想到,我竟然是那里唯一的“公办”教师,干了几十年“民办”的校长和老师们都默默无闻不怨天尤人,对初来乍到的我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那种回乡失落感也就慢慢淡了,更多的是激情干事的上进心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因为毕竟年富力强,毕竟才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有一次,镇上教育专干来校检查,专门听了我讲课,一年后我便被调入县城学校教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放弃带薪深造,选择了改行从政。再后来,从生活了十多年的小县城又辗转来到城市,算是离乡村渐行渐远了。半年前,一辈子生活在乡下的母亲离我而去,患病的老父亲还在老家,两地分居的妻子还在小县城工作,祖祖辈辈留下的唯一“家业”——老宅还在乡下,世代来往的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还在乡下,每逢节假日,我依然开车奔走于城乡之间。乡村,是我永远的挂念。
乡村,于我来说真是一种缘分。虽在城里谋事,但我参加工作的三十多年,所从事的工作几乎都与乡村有关。从乡村教书开始,除了在县城教书的两年,其余工作时间大多间接或直接与乡村打交道。十七年前,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始,我在县委机关工作,即作为县上“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参与到这项史无前例的事业当中。机缘巧合,三年后调到市委机关工作,又投身到全市的新农村“晋星创建”工作中,从跟随领导参与政策举措制定到组织实施,从给全市1729个村“升阶晋星”分类排队到与同事跑遍所有县区、镇和多一半的村,从聆听领导专家讲“三农”问题到自己巡回县区为基层干部讲“新时期新农村新任务”,从赴外地取经到外地前来我市考察学习者应接不暇,我一直与乡村“亲密接触”。五六年后,新农村推出“升级版”——美丽乡村,即开始新一轮的创建提升活动,组织专门研究制定全市美丽乡村“四美”创建标准和评定管理办法,每年搞“十大美丽乡村”评选,随后抓点扩面,持续创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以至于直到现在下乡若路过某一个“颜值”不错的村,还会在心里想这应该是当年搞新农村建设时评的几“星”村或哪一级的示范村,依然有一种亲切感和成就感。七年前,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承蒙组织的信任和领导同事的支持,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扶贫“战士”,有幸直接到市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参战”,与“战友”们日夜奋战,制定方案谋全局,加班熬夜议措施,进村入户搞察访,研究问题抓落实,从以前跑遍全市最美乡村到换个“方向”和标准,走进一个个贫困村、贫困户,从精准识贫建档立卡到动态调整和“回头看”,从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几度春秋、几多血汗,一鼓作气、一路走来,终于迎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市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我们所有“参战”人员终生最大的荣耀!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来自拳拳乡村之情!如今,我们全面进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任重道远,使命光荣,赓续奋进,时不我待。乡村,还是我们的主战场——我和我的战友们永远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乡村寄托着绵延千百年的乡愁,也承载着激励亿万人的中国梦。在这个城市化疾速推进的新时代,乡村不能落在后面!任何时候,乡愁不能忘记,乡村发展的步伐不能停歇。我还要一如既往地常回家看看,和我的战友们一起,多走进乡村,多关注乡村,多研究乡村,多为乡村振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然,还不忘晒一晒乡村的新气象,和大家一起,为乡村变化而振奋,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鼓劲加油,为乡村振兴尽智出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