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云海贾兴辉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关山月》中的这句诗,诗情辽阔、意境达远。明月、云海、苍茫……这样壮美的景象,在太白山、黄柏塬、岐山的凤凰山、市区北塬等不少地方都可领略。时值夏日的宝鸡,揽清风明月、静观云海变化,这样的诗情与惬意,可与清润的空气、淡雅的墨香一起融合。
有一种说法,李白的《关山月》,就是诗人在陇县关山一笔绘就而成的千古诗篇;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标题中的“关山”是泛指,并非特指陇县的关山。其实,无论是哪种说法,都离不开那片云海、那轮明月,诗情相同、意境相通。一番“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瑰丽、壮美,可以形容夏日的陇县关山,也可以形容太白县黄柏塬的山水情韵,更可以形容太白山里的云海浩渺之象。
云海,是太白山给游客的最深、最诗意的印象。仰视太白山,它于万里浩渺云海中姿态万千;登上太白山,它的群峰于千里江山中,浩瀚无边。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李白与宝鸡渊源颇深。他的这首《登太白峰》无疑是在太白山而作。
云海跟随群山去又来,当时的“诗仙”李白仿佛立身于浮云之上、天地之外,一腔豪情破山跨海,让今天的我们在太白山上观云海、看苍茫山色,依然诗情满怀……
在宝鸡看云海,除了各大自然风光绮丽的景区,石鼓山上、市区北塬的观景平台,甚至在家中的阳台上观望,都可以看到云海浮动,或翻滚如浪涛、或缓慢而动如梦如幻。
一次雨过天晴后,记者登上市区北塬,走过“西府老街”景区的烟火繁华,再向南而行,在一处平台上眺望,云海茫茫,近处绿意葱茏,塬下正是千亩麦田,与更远处的高楼、桥梁相映成景,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多彩画面。
唐代的杜牧在《山行》中有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在宝鸡的南山北塬,总可以找到如此的意境。白云生处的“人家”,有可能是在山的更深处,但是,更有可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站在北塬上看城市风景中的云海,我们的家便是风景,在那白云深处。
唐代的焦郁作诗《白云向空尽》,写到“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宋代的张孝祥作词《水调歌头》,其中写到“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近期不妨浏览一下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会发现前往宝鸡的南山北塬或者各个公园看云、观云海的内容多了起来。云海的意境,总是那么充满诗情,所以,诸如李白、杜牧的诗,也总是配发壮美图片的“好文案”。各具意蕴的唐诗宋词,也是为云海之美增色的“好配文”。
在宝鸡,看云海,巍峨的山色与莹白的云海,加之晨曦或者夕阳的浸染,流光烁金,这座山水秀丽、风景如画、绿色宜居的城市,总会给人添加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