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学周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打造文明宣传的新高地
强化党建引领共建和谐岐山
编者按:
潜心攻关勇攀科技高峰
倾情点燃村民致富薯光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团队:
倾情点燃村民致富薯光
温瑶瑶
淀粉足、蛋白高、糖分多、粉糯无筋有嚼劲……这正是各地市场上卖得最好、最快的红薯“秦薯5号”。而培育出这些甘薯品种的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刘明慧是研发团队的带头人。
研发团队在刘明慧的带领下,从2000年起承担全省甘薯科研攻关任务,花费十年时间,最终采用“重复嫁接蒙导技术”,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甘薯在北方地区不开花的难题,并先后培育出了适宜我省种植的秦薯5号、秦紫薯2号等11个新品种。其中秦薯5号成为我省主栽品种,年推广面积占全省甘薯面积60%以上,被群众誉为“板栗薯”“致富薯”。
笔者了解到,研发团队在进行甘薯科研的同时,还走进田间地头给种植户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一次在凤翔区虢王镇走访中,我发现这里的红薯苗感染了病毒病。”刘明慧说,他立即组织科研人员,在我省建成甘薯组培中心,引进脱毒种薯,手把手教农户繁育脱毒苗,阻止了病毒传播扩散,使“虢王红薯苗”成为陕西“干净”甘薯苗主产地,也成为当地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近年开展的全国甘薯高产竞赛中,刘明慧团队连年获奖,屡创我省甘薯高产纪录,最高鲜薯亩产达5320公斤。其中,2013年至2020年先后累计获得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农业丰收三等奖2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