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广而告之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妻子墓碑前的太阳花
李花寄情
最是花影难寻
花祭(三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李花寄情
◎朱梅
我的老家在周公故里的凤鸣岐山,那里有一间儿女和孙辈们围绕父母身旁幸福团聚的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树冠如伞的李子树。清明前后,洁白的李花开满树枝。李子树是2000年初兄长栽植的,父母每天浇水,除虫,修剪枯黄的叶子,忙得不亦乐乎,兄长也经常对树枝进行修剪。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不几年李子树就长成了一把大绿伞,矗立在庭院的中央,给家人遮阴。
春天来了,李树开花了。起初,光秃秃的树枝上爬行着一束一束纯白的花骨。乍一看,像一堆棉絮。经过季节这台弹花机碾轧、净化、膨胀后,它们长出了嫩嫩的、娇娇的花苞,使人不禁惊叹生命的伟大。中期,李花在一夜之间全开了,花的颜色并不如紫罗兰般娇艳,却是人间最纯净的色彩。花开得很多,一束束一层层,随树枝错落有致又连成整片,整个院子里飘满李花的淡香。李子花期较长,花叶同时绽放,从洁白的李花背后冒出嫩黄嫩黄的叶子,叶子的颜色由嫩黄色变成淡黄色,再变成深绿色。过些时日,李子树上结出米粒大小的果子,一点一点长大,苞谷粒大、杏核大、核桃大,颜色由深绿、翠绿、淡绿到黄绿,味道从苦涩、酸涩、甜脆到蜜甜。它们像落地的娃娃,我们一点一点目睹着它们成长的过程。到了六月中旬,摘一颗李子入口,脆甜脆甜的。慈祥的母亲疼爱地关注着我吃果子的表情,迫切地等待我说“好脆好甜呀”,那个满足的神态让人难忘。果子味道好,母亲就分享给邻居和亲戚朋友,这个一小袋,那个一小袋。听闻暑假孙女们将从远方回来,采摘的最后一批果子一定会被母亲放在冰箱储存起来,生怕孩子们吃不到自家的美味。
只要天气不太凉,李子树下的石桌上就有丰盛的一日三餐,特别是我回家时,父亲买回我喜欢吃的面皮、粽子,母亲亲手做的臊子面,兄长买回猪蹄、牛肉,姐姐打碗搅团,举杯同餐,互话家常,分享快乐。只要我时间充足,第二天就会给父母“露一手”,酸菜鱼、烧排骨、腊肉洋芋擦擦……孝敬父母的同时汇报自己进步了的厨艺。
有个冬天,大雪纷飞,院子里飞来了一群鸟儿,羽毛漂亮极了。看见鸟儿在墙角的垃圾桶里争着啄那半碗剩餐,善良的母亲把馒头切碎,从窗户撒出去,受惊吓的鸟儿飞走了,不一会儿又慢慢地飞回来啄食。以后的每年冬天,父母都会让兄长给干枯的李子树枝上挂满黄灿灿的南瓜、红彤彤的柿子,石桌上也放满了食物,让鸟儿们来觅食。
2019年的6月,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父亲经常孤独地坐在李子树下,两年后90岁的老父亲也走了。现在我回到老家,再也看不见父亲那慈善的笑容,再也听不见母亲那爽朗的笑声。
老家的李子树,记录着我归心似箭地回到家中父母疼爱的点点滴滴,更寄托着父辈的殷殷期望。老家的李子树,看着我步入社会历练,挽着我走出留恋的故乡,陪我送走至爱的双亲。如今,我已步入中年,李子树照样神采奕奕,还如一把翠绿的大伞矗立在庭院中央,每年清明前后开出洁白的李花,结出原汁原味的果子。
老家的李子树下,有我们的根,有我们的魂;有父辈的灯,有母辈的塔。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