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岐山转鼓
赵智宝
    热闹的岐山转鼓现场

  从周秦开始,岐山人遇到祭祀、庆典、商号开业,尤其是春节、元宵节等重大民俗节日,必以敲锣打鼓为快事,击鼓鸣金,视为吉祥,世代相代,形成风俗。故,岐地素有“转鼓之乡”之美誉。
  如今在这里,锣鼓已成为城乡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青少年,无论是七尺男儿,还是窈窕淑女,能露一手者不在少数,全家会打鼓者比比皆是。表演场上,会打的争着上场,不会打的竞相围观,老叟不让顽童,巾帼不让须眉,其乐融融。但见手舞之,槌缨似一片火海;足蹈之,鼓声如春雷动地,激情豪迈,震天撼地。
  岐山人爱打锣鼓,远近闻名。它以气势磅礴,风格粗犷豪放、精湛的演技,打出了岐山人的豪情与壮志,打出了岐山人的热情和奔放,展示了岐山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2004年3月,岐山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转鼓艺术之乡”,全省获此殊荣的仅此一家,真可谓实至名归。2007年5月,岐山转鼓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故郡镇索王锣鼓队老艺人王致华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转鼓)代表性传承人。
  岐山人爱打锣鼓,这一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据考证,鼓居古代八音之首,周代的“大武”就是用鼓伴奏,周公晚年制礼作乐,从那时起,鼓的艺术就流行于西岐民间。当然,当时的鼓与现今的鼓有所不同,打法比较单调,主要是在征战中以壮军威。锣则是秦汉时期从西域引进的。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锣鼓艺术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特色,其作用也由壮军威而演化为节日或庆典助兴为主。岐山人打的鼓是牛皮八卦蛟龙鼓,鼓槌由黄、红、绿三色分两端涂染而成,手握鼓槌中间,打挽自如,极富表现力。鼓谱主要有多年流传于民间的“风搅雪”“紧三槌”“十样锦”等。近年来,岐山锣鼓集众多鼓谱之长,谱写了独具特色的新鼓谱,在打法上更是技高一筹,已经从鼓乐、阵容、打法、服饰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鼓是岐山锣鼓中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一种,民间称之为“跑鼓”或“跑转鼓”,是根据民间鼓谱“二槌”“三槌”打法和民间鼓舞特点改编,历经几代人的探索和改进,演变而成的一种打法。鼓手、钹手在表演中不断探索和改进,鼓手和钹手在表演中不断变换位置,夹杂舞蹈动作,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壮,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振奋,极富表演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