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本市新闻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副 刊
标题导航
|
怀念土窑
犹记麦苗香
家里的老财柜
家乡俗语liezhe猜想
古人的柳树情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怀念土窑
◎周长江
那间土窑,在小山村的老家。
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西行走,进入大树掩映的村口,一溜长满酸枣树的崖畔下就是土窑。
土窑曾是爷爷的住所,它不宽不深、冬暖夏凉,窑里大大的土炕边永远堆放着待烧的柴火,窑的一个角落长期靠放着锄锹之类的农具。
在这土窑里,有我难以忘怀的时光。
学生时代,每年假期我都要去看爷爷,和他一起去山坡放羊,一起到田里锄草,一起跑沟里拉水……小山村位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附近,民间流传的古今故事颇多。从年轻时就担任村支书的爷爷,肚子里装满了各种奇闻逸事。每天劳作结束,吃完奶奶做的晚饭,他就会走进窑洞点亮油灯,躺在炕上一边抽着卷烟一边被我缠着讲故事,从唐代将领征战沙场到红军护陵剿匪,发生在当地的各种趣闻被他讲得有声有色,常常让我听得心驰神往、回味无穷。从那时起,爷爷讲的故事便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报名参军是家乡青年的热门选择,我的几位堂哥相继穿上了军装。临去部队前,他们一一到土窑和爷爷告别。看着曾和自己一起玩过的哥哥,胸戴大红花、身着绿军装是那样光荣英武,我羡慕极了,随即告诉爷爷,长大了也要去当兵。爷爷用他粗糙而温暖的大手摸着我的头,嘱咐几位哥哥,一定要像故事里的英雄那样干出个名堂来。1996年的冬天,我报名应征。爷爷得知消息后,竟在窑洞里坐卧不宁,隔上几日就要问父亲我验上没有,分到了哪里?当我穿着崭新的军装出现在爷爷面前时,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平时很少喝酒的他那天主动在饭间拿出了酒。
到部队后,因工作关系我回土窑的次数极少。有一年,爷爷的耳根长了一颗肿瘤,在甘肃工作的叔父将他从陕西老家接到兰州治疗。得知爷爷做手术住院,我随即搭上班车去看他。爷爷没想到在陌生的异地他乡,会见到我这个当兵的孙子。我坐在爷爷的病床边,爷爷满眼欣喜地看着穿军装的我。他说,家里先后有五人参军,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努力为家族争光。听着爷爷的话,我在他慈爱的目光里看到了殷殷的期望。后来,他病愈出院返回老家,又让人给在军营的我带话,说我爱吃的杏干在土窑里给我留着,村里一个当兵的小伙立了军功……我被爷爷的话温暖而激励着,在军旅路上坚定地走过二十余个春秋。
那年,爷爷撒手人寰,噩耗传来的中午,心里难过的我一个人静静待在军营的宿舍,任凭泪水在脸上长流。之前他还说要到我的部队看看,谁能料到他老人家说走就走了,生死离别前我们也未见上一面。给单位匆忙请完假,回到山村的土窑已是第二日。在置满鲜花柏叶的棺椁里,我见到爷爷脸上那丝了无遗憾的笑。环顾熟悉而亲切的土窑,我在一片哭声中又一次泪眼蒙眬,仿佛看到了往昔窑洞里的爷爷和我,我们一起摘来梅杏砸核吃仁,一起捉来毒蝎养在罐里,一起坐在炕上分享欢乐……
土窑是我从军梦想的发源地,爷爷是我投身军旅的启蒙人,没有土窑,没有爷爷,就没有至今仍在军营摸爬滚打的我。初秋,单位换发新式军装,我特意照了一张军装照,并把这张照片夹进土窑墙壁上的相框里,想让爷爷看看我现在穿军装的样子。在妻子的建议下,我把政府先前发放的光荣军属牌挂到土窑的门旁,这是我给予爷爷最好的勋章。
爷爷是土窑永远的主人,土窑是家族发展的源头。几十年间,我的父辈和兄弟姐妹怀着理想,在社会多个领域拼搏向前,不管是头生白发的长者,还是青嫩如葱的少年,他们都像蒲公英一样把孕育生命的根系永远培植在最初的土窑,埋在心底最难忘的还是土窑的亲切,留在心头最难舍的还是土窑的淳朴。
再回山村老家,走进那孔留着火炕不再住人的土窑,看着遗照上微笑的爷爷,想起土窑里的旧日时光,仿佛觉得爷爷不曾离开,他点燃的艾草还在炕头弥漫着袅袅青烟,他拨亮的灯火依然在黑暗中熠熠闪耀。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