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陈仓区县功镇桃园村:
一座有情义和秦艺的村庄
■本报记者张晓燕
    桃园村整齐、漂亮的村貌。

  桃园三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意气相投,言行相依,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园林举酒结义,共同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陈仓区县功镇桃园村,早在几百年前就是因为这个故事而取名,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世代经营着数百亩水蜜桃园,桃子个大汁多,品质远近闻名。由于他们非常敬仰刘关张三位义士,一百多年前的村民在村子后面的山上建起了一座“三义庙”,教化后人要同心同德、忠义诚信。1988年夏季,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桃园村的数百亩桃林,水毁后的河滩地重新种下的桃树,再也结不出以前那种甜蜜多汁的桃子。村民的耕作方式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如今许多人种起了花椒、北柴胡等经济作物,但三国演义的故事仍在大人小孩间流传,激荡在村民血脉中的“义”字,一直留存至今。
  近日,记者来到县功镇桃园村进行采访,得知这里的人不仅邻里互助、诚信友善,还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宝鸡秦腔艺术的早期发源之地。
  乡野中诞生的秦腔大戏
  县功镇桃园村的村口,一块高高竖起的“西部秦声剧团”的招牌非常显眼,路边的小广场上鲜花绿树在风中婆娑摇曳,好像在招呼南来北往的人进村子歇歇脚,广场中间一块巨石上刻着鲜红的“桃园村”三个大字,是村委会邀请宝鸡研究石鼓文的知名雕塑艺人李正旭书写镌刻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村里唱秦腔戏的名角多得很,名字里都有一个‘新’字,比如现在秦腔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新华、原来在陇县剧团唱须生的杨新民,还有林新华、张新武、王新兰、赵新栋等等,戏唱得都嫽扎咧。他们还成立了秦腔剧团,当时叫新青剧团,后来改成桃园新青剧团,现在改成了秦声剧团。每年农闲的时候,剧团都会被请到各个县、村演出,还经常被甘肃一带的村子邀请去唱本戏。”桃园村党支部书杨引军告诉记者。
  桃园村的剧团在四里八乡红火了多年,为陇县、千阳、宝鸡县(今陈仓区)秦腔剧团培养输送了很多戏曲人才。杨引军说,村民张文孝的祖爷爷当年从外地带回来一只戏箱,里面有5套崭新的戏服,还有锣鼓家什、皮影等,村里爱唱戏的人多,他们看到这些“宝贝”,高兴得不得了,去凤翔请来名演孙乖明和贾村塬的李嘉宝弟兄三人,当时的土戏台上没有扩音器,但李嘉宝洪亮的嗓音穿透力非常强,大家就爱听他唱戏。一本本大戏很快就排出来,唱得乡村红红火火,舞台下虽然没有精致的规矩排场,但是热热闹闹,一派生机。演的是爱恨情仇、跌宕刺激的故事,又糅合了村民日常生活情节……这些故事贴近百姓,让大家陶醉其中。精彩的大戏越唱越多,桃园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了贾村塬等地爱唱秦腔的人都聚到桃园,学戏的弟子也越来越多。
  爱唱秦腔戏,也爱扮社火,桃园高芯社火由于受到戏曲的熏陶,更有艺术韵味,不论是服装还是扮相,都很受周边村民喜爱。现在村里盖起的戏楼上有现代化的灯光、音响、电子大屏幕,舞台上下两层,下层是演出的戏台,上层是村史馆和家风家训馆。闲暇时村民仍喜欢聚在一起,看自己村里的演员演出的秦腔大戏。
  情深义重的奖学基金
  知书达理,是桃园村每个家庭的价值理念之一,父辈在村里事稼穑、丰五谷,子孙必须勤读书、知礼仪。桃园村四百多户人有五大姓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教化子女要知书达礼、开阔眼界、学习技艺、增长才干。杨引军提起村民们重视子女的教育,就一脸佩服神情,他说:“家里有钱没钱都非常支持娃娃发奋读书。村里年年有考上大学的,几十年来有三百多个娃上了大学,有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等,只要谁家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村里人都会去祝贺。”
  2002年,从村里考学出去、现在是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的王鸿貌回家看望亲人,他向村委会提出,让之前从村里考学出去、在外工作的人捐资助学回报家乡,捐的钱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并设立奖学基金,奖励每年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这个提议一呼百应,王鸿貌、张涛、郭宝琪、郭强等人各捐一万元,其他人有的捐五千,有的捐两千,这些年来已经累积捐了七十多万元。每年考上大学的新生,都会领到一千元奖学金、拉杆箱及学习用品。这些学生承诺毕业工作后,继续为这个奖学基金捐款,奖励后面考上大学的学生。这种善举,感染激励着村里的孩子发奋读书,也使他们懂得了感恩和回报社会。
  这个隐在关中农田山坡之间的小村庄,不愧叫“桃园村”,你读书我奖励,情深义重!2022年8月,又有9个孩子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村委会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奖学金发放仪式,还请一些捐资者回到村里给孩子们发放奖学金,同时表彰村里的先进工作者、道德模范家庭中的好丈夫、好儿子、好媳妇及和睦家庭的模范人物,这种严肃的仪式感,不仅有传承的意味,更充满了榜样的力量。
  藏在美丽乡村的红色故事
  500亩北柴胡(柴胡的一种)基地、216亩玉米产业示范试验田,这是桃园村村民引以为豪的项目。杨引军说,今年国家免费给村民发放了北柴胡种子,还投了650多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建设北柴胡基地,用于研发、培育良种以及销售。村民们也种植了高品质的花椒、蔬菜等经济作物,村子还新建小型文化广场,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硬化了道路,家家庭院干净敞亮,人人都一门心思致富。美丽乡村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真是要拧成一股绳一起加油干。
  “我们村子解放前有好几个中共地下党员,为宝鸡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村民的好日子,也是他们当年投身革命时所期盼看到的。”村卫生室医生张科说,他五爷张玉坤当年就是一名地下党员,五爷爱捣鼓各种农具、机械,后来就在家为宝鸡的地下党组织维修枪械。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需要维修的枪支从他家院墙根的水眼塞进院子,他把修好的枪按照约定时间再从水眼中塞出去,会有专人来取,因为组织有纪律,大家不能相互见面。
  “我五爷给地下党修枪的事,连家里人都不知道,直到解放宝鸡时,解放军从我五爷家挖出了修枪的工具,大家才知道他是一名地下党员。解放后,我五爷去了西安一个军工厂,是那里有名的枪械师。”虽然现在五爷已经去世多年,但张科每次说起五爷的故事,仍然充满崇敬之情。桃园村当年有8名地下党员,都在不同岗位为党工作。
  如今的桃园村有党员63名,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评选先进典型、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红黑榜等形式,组织开展党员教育“五色管理”“我们的节日”“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了村干部队伍,增强了村“两委”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的凝聚力、号召力和领导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乡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乡村振兴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桃园村,是千千万万个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奔跑的村子之一,这里的村民勤劳智慧、心怀梦想,这座既有情义又有“秦艺”的村庄,正在描画一幅动人的乡村美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