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眉县金渠镇宁渠村,上千亩的优质猕猴桃喜获丰收,干净整齐的街道两旁,家家户户忙着装箱打包猕猴桃。在“党支部+基地(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下,宁渠村的猕猴桃产业越做越强,如今搭上电商的快车,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眼前这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只是眉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展以来,眉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源,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统筹起来,走出了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建强基层“头雁”队伍让乡村振兴“有人干事”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选拔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头雁”队伍。
眉县从换届着手,针对之前村(社区)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带富领富作用发挥不足和农村青壮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等问题,深入调研破难题,将拓宽选人渠道、招引“四类人员”作为选优配强新一届村(社区)班子的关键举措,出台鼓励激励“四类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八条措施,用政策引才、用事业招人、用乡情留人。
卫文辉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也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回馈乡邻,于是回村当上了村干部。2021年6月,作为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卫文辉赴浙江等地开展“学浙江、提能力、促振兴”专题轮训,学习归来后,他与班子成员一起研究村上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经过多方考察,确定了现代农业的新尝试——智慧养鱼,如今这占地小、见效快的新型项目已初见成效。
“我们通过公开遴选、内部挖掘、高线选人、引才回流等方式,拓宽选拔渠道,将一批素质高、作风好、带动强的‘四类人员’充实进基层组织队伍,为乡村振兴赋能。”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博介绍到。
此外,眉县对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四类人员”,通过奖励激励、优先推荐、优先提拔、优先晋升等措施,真正让干得好的干部有为有位。同时将“四类人员”村(社区)干部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规划,每年组织“一肩挑”干部外出开展一次高层次培训。县上每年将项目资金向“四类人员”占比高的村重点予以倾斜,加大支持帮扶力度,形成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
据悉,“八条措施”出台后,495名有志青年返乡回流、回报家乡,其中41人当选为村“一肩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级集体“有钱办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眉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域化建设,农村资金资产资源进一步盘活。
走进常兴镇北塬村面粉加工厂加工车间,几台新型的面粉机在不停转动,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一颗颗饱满的麦粒经过去皮、研磨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雪白的面粉。
常兴镇北塬村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依托基础产业条件,结合地域产业特点,坚持群众产业发展和外出务工“两不误”,通过多方调研、考察,认真谋划符合本村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发挥本村产业优势,建设了村级面粉加工厂。项目年产值可达800余万元,可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来40万元左右的收益,为北塬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眉县统筹用好8810万元衔接资金和中央奖补资金,指导87个村(社区)围绕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发展、仓储物流等方面谋划投资2.3亿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228个,实施豆家堡村洋芋粉条加工厂、第二坡村2万羽肉鸡养殖场、通远村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建设等壮大集体经济项目38个,总投资3445万元,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截至目前,横渠村、李魏村、红星村等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
党建引领让眉县的产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强村富民在眉县更加凸显。全县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清零,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5个。49户星级非公企业与村党组织结成“村企联盟”,建立产业链党支部26个、致富示范基地32处、特色产业基地33处,实施跨村联建项目56个,1.1万户群众“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利”,户均年增收3000元。眉县猕猴桃“一县一业”与农村电商“业态联合”,物流配送点贯通县、镇、村三级,11户电商品牌企业和5770个品牌个体,带动15万群众线上专、兼职带货,“眉县猕猴桃”网销份额增至40%,实现收入13.1亿元,品牌价值增至128.33亿元,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帮助6.8万户从业群众平均年增收1400元。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让党员干部“有章理事”
“以前结婚彩礼数额大、婚宴排场大,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个大负担,现在好了,村上提倡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婚嫁开销减少了,我们做父母的身上的负担也轻了。”横渠村村民王大妈说。
近年来,眉县全面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指导全县95个村(社区)成立由村干部和乡贤“五老”为主要成员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及章程,积极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优树模道德评议活动和禁毒禁赌宣传活动、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喜事新办、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的家庭美德,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获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解决群众“法律底线之上、道德高线之下”“法律手段不能用、行政措施不好用、说服教育不管用”的实际问题,眉县坚持“党员带头、村干部带头、群众代表带头、乡贤能人带头”原则,组建了基层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等一批乡贤能人队伍参与乡村治理及矛盾调解,发挥他们人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化解邻里、村民矛盾纠纷,极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新风尚。
眉县还将村务工作、社区治理、普法宣传等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配备村(社区)法律顾问95人,推动了法律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强化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民主管理作用,组织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村规民约、村务公开等各种议事流程,坚决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民主聚民心,法治促和谐,依靠民主法治建设,村里立起了新规矩,树起了新风气,呈现出群众事群众议、村务事共监督,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生动局面。
在党建这面鲜明的旗帜引领下,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已在眉坞大地徐徐展开,未来,眉县将更加注重党建引领,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闫珊杨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