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一栋百年老宅里的家风传承
本报记者罗琴
    姚仙霞和女儿陈春在老宅前合影

    老屋顶上整齐的椽子

    百年老屋风貌

  百年老宅深藏小巷
  在姚家寨井字形小巷的一个路口,有座一亩左右的长方形的院落。改造后的新式大门,如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静静地望着巷口,门两边的青石小狮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辉煌。细看发现,青狮的底座上分别雕刻有仙鹤和梅花鹿、牡丹和花瓶。房子主人姚仙霞今年57岁,她说,仙鹤寓意“寿”,梅花鹿象征“禄”,牡丹表示“富贵”,花瓶昭示“平安”。
  从大门进入,坐落在东面上首位置的枣红色木质老宅格外显眼。房子是五个开间,大门正上方的牌匾上,刻着“守正堂”三个大字。房上的老瓦、土坯墙角的青砖、老柏木的柱子、门窗上的雕饰莲花,都透着一股沧桑岁月的味道。姚仙霞说,去年11月,因为老宅屋顶频繁漏雨,她和女儿陈春特意请了几名工人,对屋顶的砖瓦进行更换,并将原本斑驳的老宅重新刷漆。整修一番后的老宅隐藏了裂纹、斑驳之痕,重新焕发生机。
  老宅有堂屋三间,上首位置摆放着一张古朴的八仙桌,两边各有一个凳子。姚仙霞一边用抹布擦去桌凳上的灰尘,一边告诉记者,自己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是这样的摆设,自从爷爷奶奶以及父母相继去世后,老屋不住人了,但这些摆设她们从来没动过。
  “我的父亲出生于1922年,名叫姚致科,老宅具体修建时间说不准了,估摸距今有上百年之久。还记得父亲说过,我们祖上一直都是做教育的,父亲在世时,也是一名教书先生,在附近村镇非常有名望。”姚仙霞说。
  姚家寨党支部书记杨碎平告诉记者,他也听村里好多老人说过,姚仙霞家的老宅修建年代非常久远,像这样的老宅现在已经非常罕见了,而姚仙霞的父亲姚致科一直以来都是村里十分敬重的文化人。“姚老先生在世时为人谦逊友善,又是热心肠,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曾经村上的文字工作,也都是请姚老先生帮忙完成,逢年过节,他还挨家挨户送自己写好的春联。”杨碎平说。
  乐善美德代代相传
  走进老宅堂屋内,抬头可见粗壮高大的柱子、结实的横梁、丈余长的椽子,可以看出房子在修建时还是比较讲究。俗话说“立木顶千斤”,姚仙霞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村里有些土墙都坍塌了,有些年代不远的房子都有了裂缝,而此屋却安然无恙。
  位于南北的两间厢房看起来也很平常,陈旧的土炕、矮小的木窗、斑驳的墙面,老电视、旧自行车、老收音机等被堆放在墙角,默默地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变迁。
  虽说这老宅现在空荡荡的,但有些细节还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譬如横梁上专置的黑铁挂钩,左右对称分布。姚仙霞说,听奶奶以前说过,那是过去挂大型宫灯用的,每逢夕阳西下,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大家子聚在屋里,满屋喜气洋洋。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跟父亲诗书持家的优良品德一样,母亲也深受全村人的敬重。”姚仙霞说,自己母亲也爱看书,常常教育他们姐弟六人要多读书。同时,母亲还画得一手好画,村子的女人们做鞋垫之前的样花,大多出自母亲和姥姥之手,无论是绣荷花、梅花,还是鸳鸯、骏马等动物,看起来都是栩栩如生。
  姚仙霞姐弟六人在父母的教育下,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亮,他们牢记父母的言传身教,甘于奉献、睦邻友好。
  家风的滋养润物无声,代代相传。到了姚仙霞女儿陈春这一代,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美德仍在延续。
  陈春是名时尚行业设计师,在家风的浸润下,她更加关注农村老人。今年初,陈春回到家乡,为村里的老人义务拍摄时尚照片,并制作成影集送给他们。“好多老人一辈子没有化过妆,更没有拍过时尚照片,当看到老人们激动喜悦的笑容时,我就觉得自己做的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陈春说。
  陈春告诉记者,自己是农村孩子,母亲自幼就教育她要尊老爱幼,多做好事。大学毕业后,她去过很多城市,但不论走到哪里,心里最牵挂的还是家乡。在今年3月份的疫情防控中,陈春和母亲发动全村妇女,动手制作面皮,并且连夜送到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手中。“未来,我还会更多地关注家乡,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并身体力行地为社会作贡献,将我们的好家风传承下去。”陈春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