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生产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丰收基础。今年,在夏粮生产中,我市不少农业合作社取得了产量增、效益增的可喜局面。日前,这些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从技术支持、生产方式等不同角度,总结夏粮丰产丰收的经验,并向全市粮食种植户分享了他们的“种粮经”。
科学管理促生产弱苗转壮产量好
“今年我们合作社小麦产量喜人,平均亩产在650公斤以上。”日前,谈起今年合作社小麦丰收的经验,陈仓区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齐昆笑着介绍自己的丰产经验,那就是“科学管理耕地,促进弱苗转壮”。
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亩,托管土地1万亩。去年秋播期间遭遇强秋淋天气,合作社部分麦田播种偏晚,小麦整体苗龄较小,个体偏弱。对此,合作社充分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作用,分类施策,科学管理,通过扎实落实镇压、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促苗转化升级。“从冬季田间管理到春季浇水施肥,我们科学管理,才使得弱苗转壮,取得了丰产的好成绩。”齐昆说,越冬期间小麦幼苗弱、分蘖不足,对此他们结合降雨或灌溉的方式,适时追施尿素,促苗增根分蘖,促进弱苗转壮,同时落实麦田病虫害防治、灌浆期追肥等措施。今年,合作社共落实小麦促弱转壮技术8600亩次,苗情转好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良种+良法+良技小麦单产创新高
6月中旬,在岐山县保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30亩金麦1号“超吨粮”小麦示范田里,经专家组实收测产,小麦平均亩产812.93公斤,创我市小麦单产新高,刷新了全省“吨半田”实收测产纪录!这块麦田的高产“秘诀”是什么?近日,岐山县保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道出了答案:良种+良法+良技。
据介绍,去年秋播,合作社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技推广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小麦“超吨粮”示范田创建。他们采取良种良法配套模式,优选抗逆、丰产潜力大的金麦1号、徐麦35、西农226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播种过程中采用适于小麦生长的小麦宽幅沟播“3335”模式。此外,合作社建立的50亩可移动喷灌示范田,为粮食规模化节水灌溉发展探索出成功模式。针对部分耕地晚播的不利实际,合作社积极落实抗灾强管和科技壮苗措施,冬春灌水各一次,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后期还强化叶面喷肥,显著提高了千粒重水平。“优质的小麦品种、适合的种植方法,再配合后期的科学技术管理,这就是我们合作社能刷新小麦单产历史纪录的‘秘方’。”岐山县保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笑着说。
土地托管好种田种好粮食多赚钱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来”制约着农业规模化生产。岐山县益店镇宋村成立村集体合作社,以大田托管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打破了这一瓶颈。如今,宋村由分散自耕变规模管理,耕地产量更高,今年合作社喜获丰收,平均亩产550公斤以上,产值达到了730万元。
“我们村在粮食生产上采取‘总体管理、模块化经营、片区长负责’的管理机制。”日前,在全市粮食生产工作座谈会上,合作社副理事长韩晓泰在介绍经验时说,他们对村集体种植的4300亩小麦进行划片,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片区长负责管理,落实目标、任务、产量指标,对超出产量指标的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村合作社成员的生产积极性,确保了各项田间管理措施能够及时落实到位。此外,围绕粮食规模化发展,合作社建成粮食周转钢架棚2500平方米、晾晒场9000平方米,以及一座150万公斤的标准储粮库等。配套的设施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后顾之忧,为粮食大面积丰产丰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宋村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有效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促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和农民增收,为我市粮食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