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读懂人生真谛
◎汪彤
  紧挨枕边放着两本书,一本是购于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书剑恩仇录》,另一本是陈丹青先生根据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整理而成的《文学回忆录》。将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小说收入囊中,是我此生的愿望,而这套《文学回忆录》却是夺人所爱,借来的。
  摞在被子旁的还有一丛“书帘”。这“书帘”中有2012年最后一期的《读库》,我喜欢舒泥描写草原盛衰的《苍狼大地与白鹿家园》,“书帘”中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是我看过电影后,买来的一本书,还有一套七本线装的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是我请《读库》的杨雪妹妹帮我订来的。
  这丛“书帘”高高地摞在我身边,睡觉时它仿佛一道“影壁”,将我的梦与现实隔开。于是,我梦中会有这样或那样奇妙的事情发生,醒来时,这些事情又都不见了,可昨晚它们却因这些书里的故事,的的确确到我梦中来过。
  “书帘”中,还有一本唐希老师刚寄来的英国博士莫理循1894年穿越西南、1910年穿越西北时写的《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同时寄来的还有张鸣先生的《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一门热门选修课延伸而来的一本好书,靠着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令枯燥的历史再被重新认真审视。
  除了这些书,一些还未到达我身边、还在“路上”的书,我也在期盼中。有汉中王蓬先生寄来的一本《栗川与杜甫》,我的《栗亭,诗圣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从杜诗看杜甫的人格魅力》被收录其中。另两本是王蓬先生早年的散文集《江南走笔》《青木川传奇》。王蓬先生是一位风趣的人,通电话时他快乐得像个小孩,不知为何他如此器重我,只见过一面,说过几句话,却给我寄来了他所有出版的书。或许是“丝绸之路”延伸了我们的友谊。早在不认识他的很多年前,就在《丝绸之路》上读他的文章,而他读了我的《心若琴弦》后,又识我为忘年小友,和唐希老师一样抬爱我,我一遍遍地暗自欢喜,自认是一个带着福气的人。
  还有三本书,一本是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先生去世后,我便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的全文,但从电脑上读书,哪里像读纸质书那样畅快。这样一位“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残疾人作家,他的书是需要珍藏起来、用心读的。史铁生先生有短篇小说《命若琴弦》,而我在无从得知这些的情形中,因一篇散文而为自己的第一本书取名《心若琴弦》。我想,这不是巧合,这应该是命运承载沉重的不谋而合。
  “书帘”中另一本是周国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质》。因看到一句“人的高贵在灵魂”,便一直想读读他的《人生哲思录》,却巧合又得来一本《生命的品质》。还有一本是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这是继《文化苦旅》后,余先生给当代文化“把脉”的一本书。虽书还在路上,可这几本书一直是我所期盼读一读的,它们好像是一道道拿手菜,或许说它们是精神的盛宴,更为妥帖。
  因了这些书,我是快乐的。它们在我一天三分之一的闲暇时间,陪我登高望远、畅游大江南北。跟着陈家洛,我从河西走廊走到了江南四月天,跟着木心先生去古希腊在诸神的宫殿里畅游,跟着安娜探秘人生甜蜜和酸楚,跟着丰子恺先生在绘画世界中读懂人间善美的真谛。然而,因读着枕边的这些书,又盼着路上正向我奔来的那些书。
  读着身边摊开的和摞起的书,我在快乐中又生出很多烦恼和困惑,像一个贪图很多美景的欣赏者,患得患失起来。“读书应该是为快乐的,不是为了写作,也不是为了占有更多读书的经历,而是在每一本书中得到滋养……”朋友的提醒让我恍然大悟,我抱着书,细细品味咀嚼,再也不会有读不完一些书,又为在后面排着队敲门的那些书而惶恐不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