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上善若水
◎禅香雪

  高凤香:笔名禅香雪,现供职于陕西杨陵区高级中学。陕西省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西北大学作家班学员,陕西省“百优”作家。杨凌示范区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杨凌文苑》杂志副主编。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散文选刊》《作品》《美文》等。出版专著八部。
  他撑着一把伞,和我一起等车。那时的雨,真的不够大,不足以淋湿我的脚尖。雨水很轻,落到地上有淡淡的渍痕,旋即便消散了湿的影儿。我抬眼看他的雨伞,忽然想到院门前长起的一棵蘑菇,野生的,散漫的,随行随性的,不言不语的。确切说,我没记住伞的颜色。因为,那是一把雨季里随处可见的雨伞,泛着几丝古镇檐头的苍旧,有青砖灰瓦的古朴。如果行走,你或许能听到咯吱咯吱的骨节声落在街面,被杂沓的人声水潮一样淹没。
  他总是不看我。他不看我时,我就一直看着他。他的确很单薄。笼在伞下,你会想到冬天的原野挺立的一棵树。没有了饱满的枝叶,光秃秃的枝丫裸露着,默默地凝望远处的天空。你不会知道树在想些什么,我当然也就无从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车过来时,他回头看我一眼,示意车来了。那眼神,仿佛一道读得烂熟的目光,晃动出父亲的身影。是的,是父亲。古稀的年龄,清瘦的面容,单薄的身子,松垮垮的衣衫,常常无语的沉默,这一切都让我如此牵念。他们说,他是王书记,是这个区曾经很有名望的书记。而父亲,是黄土地上普通不过的一个农民。为何,我会从王书记的视线中读到父亲的眼神?
  车上,王书记背对着我,默然坐着。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敲击车体的声音更显车内的沉寂。我读不懂王书记的沉默,却能读懂他的目光。他的目光随着车下的马路不断延伸,一直伸展到故乡的门前,与翘首远望的父亲对接成一个天衣无缝的圆圈,圈住四海漂泊的游子,规避行走世途的艰险。这是超越血脉之源的一种关照,像一道灵光,跨越时空的阻隔,降临尘土飞扬的人间。
  王书记说过眼疼。是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演讲预赛结束,我们在晓燕的办公室,谈论网络。王书记说不会上网,说不能大量读书,说配了老花镜依然眼疼,说去了西安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他一口气说完这些时,我的心有刀片轻微划过的阵痛。我想到他写的长篇小说,想到他写的中短篇小说,想到他那么多散文随笔,想到他一笔一画写过的格子纸……我想到的尽是他的问题。我还没有意识到,他也是我的一个亲人,一个如同父亲般的亲人。只是,我们被时间的手臂隔开太久,情感的潜伏期太长,以至于我第一次见他都没有丝毫察觉。
  那次,我拿着省作协的申请报表,去请他签字。到他家时,天色暗下来。听很多人说,他是当过书记的人,我见他时确实有几分紧张。他把我让进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拿起表即刻帮我签了字。灯光暗淡,我看不清他的眉目,甚至看不清他的肤色。身形也罢,脸庞也罢,我只记住了瘦瘦的轮廓。他签好字,坐在我的斜对面,很少说话。几乎是我问一句,他答一句。傍晚的房间很静。不说话时,房间异常地静,静得人呼吸都有点困难。仿佛掉进深水中,你怎么探,都探不到水的深浅,不时会有溺亡的险象。逃生是人的本能。所以,我起身告辞,急匆匆离开了他的家,抛下了他的静默。
  此前,有人给我说,王书记很欣赏我的文字。当然,我也有正常人的虚荣,想亲耳听到王书记的褒奖之词。所以,我去时,带着几分自信。当水一样的静默泡软了我的信念之坝,好长时间,我都提不起敲字的精神,一度沉沦。后来,再有人对我说起王书记如何如何首肯我的文字,我都报之以轻轻的笑。我知道,我的文字很轻,轻到换不来两人相对时的一句鼓励。沉沦之后,我开始读书。在浩如烟海的名著中,我看到自己的浅陋和无知。我像一条遇到险滩的河流,原地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一定要灌注澎湃的冲击力量,去完成史无前例的质性飞跃。
  今日,在演讲赛的评委席,我们再次相聚。人很多,有王书记的老朋友,有他的老部下。他坐在我的侧面,依然静默。如果不说话,我真的认不出他是我见过一面的王书记。不管我和周围的人说不说话,他都保持沉默。偶尔回答万老一句话,却一定是紧要的话,是极为简洁的话。说完又沉默,一脸的肃然。来来往往的人打招呼,他的回应大多是点头。演讲结束,出了会议大厅,我们站在厅外等待晓燕。哪怕气氛再尴尬,他也不会率先打破沉寂,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我郁郁地想,这般性格的人如何当得了书记呢?
  车至家园,司机开车归去,我信步回走。雨水落到苍黄的银杏树叶上,一个转身,滚至我的脚面,有湿湿的凉意。大量的雨水滑过树叶、滑过伞面,落到地上,顺着低洼处聚流。流淌是水的习惯,静默是水的常态。仔细看去,这水泥铺就的地面,尽管工匠很努力,还是坑洼不平。雨天,到处汇聚着大大小小的水洼,呈现深深浅浅的姿态。天若放晴,你一定能看到它们惯常的静默。而这,只是极为肤浅的静默。
  想到那次去秦岭深处看黑河水库的情景。天晴明得不含一丝杂质,太阳光亮得能从反面看到正面。周围是高耸的云山。云山怀中,躺着静静的水库,不苟言笑。它不因人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也不因人的离去而黯然神伤。站在高岸之上,俯视深邃的水潭,恍如隔世的感觉。水面冷峻,我们不由得大动肝气,捡起石子扔下去。顺着下落的方向看,竟然看不到石子的落点,更何况激起的水花?再捡更大的石块扔下去,仍然看不见落点,水面依旧平静如镜。这静谧的水库,到底有多深啊?我们的目力极其有限,平坦的公路都难以望到顶点,更何况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水潭。
  越是静止的水面越是难以目测它的深浅。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就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  
  明悟老子之道,方知王书记的为人为文之道,乃是世世代代圣贤之士追求的正道与大道。即便有万千空言,又怎能抵得住关键时刻一道父亲般慈爱的目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