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特稿·广告
标题导航
|
渭河滩里筛沙石
流水席上的臊子面
纺车
又是一年小满时
藏在山林深处的马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渭河滩里筛沙石
◎张天科
筛沙石已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时的年轻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除了农忙时节在生产队干农活之外,农闲就是赶着马车拉沙石。沙石料基本都是靠人工筛的,两个人筛沙石筛得好的话一天能筛个两三方。当时的生产队里,鼓励村民自由加入筛沙石队伍,虽然收入大部分归生产队,但乡亲们还能挣到不菲的提成,这与大锅饭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脏活累活大家抢着干,虽说辛苦,每日起早贪黑地劳动,汗水总会换来收益。
冬季是筛沙石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季节是农闲时节。参与筛沙石的都是队上的精壮劳力,身体好的妇女可以安排去装沙石车,年老体弱的,只能休息了。因为干这活凭的是力气、靠的是人挖肩挑,一锨一锨倒在筛子上筛出来,再一筐一筐抬着将几种河石按类别堆放,没有劲撑不下来。顶风冒雨、辛辛苦苦一天,有时连一方的沙石料都筛不出来,真是个累,每日还干得灰头土脸、满身灰尘。
渭河滩经过河水冲击,河床上沙石资源丰富,有分布较广的“铲坑”,即筛沙石开挖的坑,有的因为太深或者临近道路而废弃。这坑深的有十来米,往往中间设置一个土坡。那个在下边抡洋镐的壮汉,还要用铁锨连沙子带鹅卵石,准确地扔到上边的第一个接筛人中。每两个人一把筛子,全部是土筛子,流水作业,筛子下面是沙子,上面是石子,石子按大小分为零点五厘米、一厘米、二厘米等。那时虽然生活困窘,但在劳动时大家还是努力采用简单的保护措施,普遍的是脚上有自制的蒙脚布,戴着粗布手套,肩上戴着护肩垫,男人头上戴帽子,女人头上顶的是围巾,用来遮盖头脸、挡风御寒。
记得1982年,我刚好20周岁,看到队上社员到河滩筛沙石,除上每天能挣10分工,还有5块钱的补助,这高收入真让人羡慕。于是,冬天我和同队的一个小伙申请去河滩筛沙石。冬季河道的风很溜,早上穿着棉袄,两个人抬着筛子、筐子,手里拿着铁锨和洋镐,迎着冷风,利用现成的坑边铲边筛,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太辛苦、太累了。
1983年,分田到户。村上建起了砂石厂,到河滩筛沙的人越来越多,卖砂石料的钱归个人,能挣到钱再苦再累也值。那时不少人天刚亮就去砂石厂筛沙,中午回家吃饭都怕耽误工夫,就自带干粮和水现场吃,歇一歇接着筛,一直筛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村里有几户出了名儿的勤快人,靠着筛沙石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现状。记得当时有一个小名叫青娃的小伙子身强力壮,干活不惜力,他饭量大得出奇,一顿早饭能吃12根油条、喝8碗豆浆,他和同伴两人一天起早贪黑,能筛出4方到5方沙石料,被人称为“筛沙机”。
那年家里给我说了个媳妇,人长得俊俏,很快就订了婚。当时娶亲的礼钱倒不多,也就四百来块,再备齐当时时兴的“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为了尽快把媳妇娶进家门,我就去河滩筛沙石挣钱。从11月开始筛一直持续到12月,在河床上支起筛子,一锹一锹地挖、一锨一锨地筛、一筐一筐地抬、一车一车地装,一天天下来累得我整个肩膀生疼,手也打起了水泡,一双黄军鞋底子都磨烂了,还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拼尽气力坚持了两个多月,筛出的沙石料堆了一堆又一堆,拉走一车又一车,终于挣了200多块钱,解决了娶媳妇的费用问题。
后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建筑沙石用料的增长,机械化的大型砂石场、洗石场开了起来,来回运输都是大型车辆,手工筛沙石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国家对乱采砂石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整顿,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了这种情况。而今城市盖楼多都是专业砂石厂科学采砂,商砼站搅拌机弄好直接拉到工地浇注,比过去迈出了一大步。回忆往事的同时,也为那时候不懂科学,盲目采砂破坏河道的行为而内疚。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渭河畔风光秀美、河水清清,河滩已建成生态公园,年轻时在渭河滩筛沙石这些陈年往事,已成为永久的回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