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从墨香浸染想到的
◎冯华
  清早,闹铃一次又一次催着起床。睡眼蒙眬中摸索着衣服,没想到摸到一支笔,而且没戴笔帽。突然,我整个人就清醒了,“不会墨染衣服吧?”打开灯,逐一检查了衣服,还好。可床单上已经卧了一个墨色的地图,如鸡蛋般大小。
  赶紧下床整理,一边心里嘀咕着:“可惜了,好好的一条床单报废了”,一边想着昨晚的事:我独自读书,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笔和我一样,也躺在被窝里进入了梦乡,别人发现不了它。
  书和笔不分家是我在学校读书时养成的习惯。如果是借的书,读过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名人名言,专门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因为自己一直坚信“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是自己的书,习惯用笔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如果没有勾画、没有圈点,总觉得没读书,心里没底。勾画那些能产生共鸣的观点,有哲理性的话语,能触动灵魂的诗句。当再次读这本书,重点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的“书越读越薄”吧。
  终于等到中午,才有时间洗床单。肥皂、顽固污渍清除剂齐上阵,用手搓、用流水冲,洗了半小时,洗出的水还是黑的。手搓疼了,手也变黑了,也没能洗掉墨迹,只是颜色变浅而已。就这样一直洗,突然想起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他从七岁每天坚持练书法,每次练完在家门口的水池洗毛笔。二十年后,原本清澈的水池变成了黑色,人们形象地称为“墨池”。王羲之也练就了一手好字,被人们称为“书圣”。凡事贵在坚持,如果自己读书也能天天坚持,那也不会墨染床单了。
  记得上次去理发店焗油,等待的时间长,便随手拿起一本杂志阅读。头发做好了,书没读完,于是征得店主同意拿回家读,但总也读不完,到现在也没还回去。这一点像极了我的朋友。她每次来我家玩,只浏览我的书架。她借走了我最珍爱的藏书。那是上世纪90年代,我托朋友在五二三厂买的精装版四大名著和三言三部曲———《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五二三厂是上世纪70年代的国营印刷厂,是当时全省有名的现代化印刷厂,那些书自然是很珍贵的。但十几年了,也没还回来。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下子让我释怀。不断地读书学习,获取新知识,就相当于“活水”,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心灵澄明,做到“清如许”。
  不论是我借别人的书,还是别人借我的书,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到新知识,从书中受益,明白生活中的道理,这就够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