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3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能工巧匠看宝鸡
标题导航
|
不负光阴好读书
和文学谈一场恋爱
从墨香浸染想到的
读书照亮人生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不负光阴好读书
◎杨志勇
如果没有读书这个习惯,我不知道在离开单位和家人,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如何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和那些空闲时光。
我生长在农村,却非书香世家,对“晴耕雨读”“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没有多少深刻的体会,几乎所有的读书都是为了考试,或人云亦云地图热闹。那年恰遇一次重要考试,发现命题作文题目和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内容大体一致,于是很轻松地进行了一遍“照猫画虎”,我的作文被评为最佳作文,而我的命运也因这次考试而发生了重要转折。此事正应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也切实教育了我平时就要用心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学习成了我业余的一种习惯。随着工作变化,我阅读的范围变得多元。为了搞好工作,我根据岗位特点借阅或购买相关的工具书、业务参考书学习,及时解决了许多工作上的困惑。慢慢地,对工作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不同见解,完成任务中也会不断探索创新方法,成效颇丰。
读书愈多,思考愈多,脑子也越来越有灵性,尤其在实践中读书,便会经常迸发出一些思想火花来。在山乡驻村最开始的时候,我有“三不怕”——不怕人生地不熟,不懂风俗人情;不怕不熟悉情况,干不好工作;不怕生活环境艰苦,寂寞难熬。因为我带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读书。因为读书,我很快熟悉和适应了驻村的工作和生活,在每一个时间任务节点上,及时学习政策理论,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同时,还针对全村整体工作提出意见。帮扶工作不分分内分外,当群众有需要时,能够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带给了我无比的快慰感、成就感。
在那些日子,我坚持思想政治学习,常读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这些书让我保持头脑清晰,坚定站位,确保奋斗方向时刻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偏向、不偏航。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及时学懂弄通政策理论。因为只有自己先学懂弄通,才能做到准确宣传贯彻;只有自己先学深悟透,才能够实现生动、灵活、有效宣传贯彻。
“你的脑子太聪明了,咋啥都知道?”政策问题难不住我,有的群众疑惑地问。
“不是我聪明,是我读书、看报、学文件,这些都是学习得来的。”
在我的扶贫日志里,几乎每天都会记录读书的具体内容及感言。为了学以致用,让读书更好地指导工作生活,我还带动当地干部群众读书。针对他们认为没有时间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无法安心读书的问题,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分享读书体会,引导读书;我还联系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村、镇学校捐书、赠书,营造读书氛围,推进书香乡村建设。
“读书的滋味是什么?”有人问。
我是这么回答的:唯有读书不知冬夜漫长,无惧蚊虫叮咬,不觉严寒酷暑。唯有读书可以与自然、世界和社会进行深入交流。读书可以“寻欢作乐”,读书可以宁静致远,读书可以蓄养精气神,读书可以提升气质、增加精神魅力。
在山村的经历还让我明白,人生要兼顾读好三种书:书本之书,生活之书,实践之书。读书最终还在于“致用”,要活学活用,切忌读成书呆子,让人叹息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应读成“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睿智和通达。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