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我市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取得积极成效——
1.8万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每年5月是小麦各种病害的高发期。连日来,陈仓区周原镇高素质农民赵晓亮操纵着无人机,已经帮助农户喷洒农药3万余亩。在我市,像赵晓亮这样的高素质农民目前有18080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因素。自2020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立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探索出“理论授课、网络辅导、基地实训、认定管理、帮扶指导、扶持发展”的培育方式,摸索出“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扶持政策中壮大”的培育模式,特别是以“一主多元”“五位一体”为特点的“宝鸡模式”,已在全国相关培育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另外,千阳县“搭载式”产业扶贫人才培养模式也被评选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高素质农民的不断增加,让“高科技种地”实现了诸多可能。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张凌云,青年电商致富带头人肖倩,帮助周边6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的张春等一批高素质青年农民,在“宝鸡模式”的培育中逐渐成长,带动村民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两年来,我市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认定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06个,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8080名,认定职业农民15295名,其中初级12904名、中级1845名、高级546名。本报记者李依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