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本报记者张琼
  这是一张距今约90年的老照片,照片边角微卷,边缘位置有细微折痕,照片泛黄的颜色显露着它的“年龄”。照片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怀中抱着一个小女孩,一旁端坐的丈夫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斯文,颇有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老照片中的人物是革命烈士、凤县地下党员赵德懋及其妻女,记者在凤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看到了这张老照片的翻拍版(见右图)。
  这张照片记录了赵德懋年轻时的样貌,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为追寻老照片背后的人物故事,记者前往凤县凤州镇民族小学采访,这所小学的前身是凤县西街小学,赵德懋曾在这里教学、发展党员、宣传党的思想。
  赵德懋为凤县人,上世纪30年代在汉中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89年前,赵德懋受中共陕南特委委派,回到凤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此后,赵德懋在凤县以西街小学训育主任的身份作掩护,发展了多名党员。1933年5月中旬,赵德懋等人在凤州城西门外河边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凤县支部委员会,赵德懋任书记。
  在凤州镇民族小学,我们发现了一本油印版校志,校志上记述了赵德懋在学校开展的革命活动:他改组学校的学生自治会,用多种活动启发师生进步;秘密宣传革命道理,传播进步书籍和革命歌曲;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五抗”斗争……1933年11月,县保安队突然包围了西街小学,赵德懋出走天水,不幸被捕。
  在狱中,赵德懋等人成立了狱中党组织,1935年正月初一,赵德懋等人组织、领导了震撼西北的天水第三监狱暴动,当天,80多人愿意跟随赵德懋等人去当红军。不料,队伍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后,被追兵包围,赵德懋命令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带领骨干分子作掩护,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手。1935年2月10日,赵德懋被敌人杀害,年仅27岁。
  不久前,记者在凤县革命纪念馆里,也看到了这张老照片的资料图陈展。照片中,赵德懋风华正茂,表情平静,结合个人经历来看,彼时,赵德懋年轻的心里正涌动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凤州镇民族小学校长王东说,学校师生经常到凤县革命纪念馆去参观,每每看到这张图,就会想起赵德懋的革命事迹,这名文质彬彬的凤县青年,令人敬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