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母亲的厨房
◎李娟丽
  每次回娘家,进门放下包,我必是先去厨房转一圈,打开冰箱瞅一瞅。母亲总是问我:“饿了吗?想吃啥?”“呃……不饿,就是看看!”
  是的,我一点都不饿,就是习惯了,习惯进厨房转转,因为那是母亲的厨房。
  小时候,母亲从地里劳动回来,洗完手就进厨房,我就喜欢跟着她。在厨房,看母亲和面、擀面、择菜、炒菜;看母亲发面、蒸馍、烙锅盔、炒线线辣子;看母亲蒸面皮、摊煎饼、做甑糕、打搅团、筛漏鱼……虽然那时日子艰难,家里很少买肉,但她总是把这些家常便饭做得美味可口,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每年过年前后,母亲大多时候是待在厨房里的。腊月二十三,母亲一大早就将头天晚上发好的面倒在宽大的案板上,不停地揉,揉好后放在案板上二次发酵。这期间,母亲将切好的萝卜丝稍微过下开水,和木耳一起切碎,放入切成小丁的豆腐,加盐、生姜末和调和面,再将菜籽油烧热泼到上面,搅拌均匀,满满一大钵钵菜馅就做好了。母亲开始包包子,包成老鼠、兔子的样子,我喜欢在母亲捏好后用黑豆和红小豆给老鼠和兔子点眼睛,出锅后还真像呢!蒸完包子,母亲还要烙干粮,里面撒上盐、核桃仁末、芝麻以及调和面。母亲蒸的包子皮薄馅多、吃起来松软,烙的干粮又大又圆、吃起来酥脆。
  腊月二十七,母亲就要蒸过年期间吃的年馍了。筷子压的花馍馍、红糖核桃馅的包子,还有团成圆形的白馍,一锅又一锅,母亲要从早上蒸到晚上,大笸箩里满满的都是馍。这些馍要供我们全家吃到正月十五,还要待客、给客人装回盘。母亲做得仔细,一个个大小、形状都是一样一样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大年初一的中午,母亲进了厨房,我和弟弟就眼巴巴地跟着,母亲要炒她的拿手好菜:白菜粉条盖肉片。我和弟弟趴在锅边,嘴里咽着唾沫,眼睛一直盯着肉片,但是母亲说了,上了桌,奶奶和父亲吃了我们才能吃。终于,母亲炒好了白菜粉条、韭菜豆芽。全家人围在炕桌边,看奶奶和父亲各夹起一片肉,我和弟弟赶紧将剩余的两片肉夹到自己的小碗里,慢慢地吃,不能快,吃快了就不能品到入口即化的肉香味了。只有四片肉,母亲是不吃的。母亲说她不爱吃,我们就一直以为母亲是从来吃素的,这也成了我懂事后最大的遗憾。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把肉都让给了我们,家里条件好了以后,她的肠胃竟然再不能适应肉类,到现在都很少吃肉。
  初三,我去县城复读,在学校住大通铺,墙上挂的布袋子里装着母亲烙的锅盔,里面拌了菜籽油、盐和调和面。冬天,宿舍异常寒冷,每天晚上,提了开水,将锅盔泡了,放上盐醋和母亲装在瓶子里捎来的油泼辣子,吃完这一碗开水泡馍,浑身便暖和起来。我又会在床头点上蜡烛,做习题、背课文。我知道,那墙上的锅盔里满满的都是母亲的期望!
  我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厨房,母亲只要来,一进门就先进厨房转一圈,打开冰箱瞅一瞅,“没有臊子肉了、没有辣子面了、没有调和面了……”母亲总是第一个发现厨房里什么东西没有了。过两天,她就会将燣好的臊子肉、打好的辣子面和调和面送来。唉,我进母亲的厨房、母亲进我的厨房都成了习惯,尽管瞅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母亲喜欢做面食,尤其臊子面做得好吃。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她定是要叮叮当当忙一上午,擀几案“薄、筋、光”的手擀面、炝一锅“酸、辣、香”的臊子汤,看客人吃得热气腾腾、满头冒汗,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便会笑成一朵花。
  儿子长大了,每个周末,我也总像母亲一样待在厨房,煎、炸、蒸、炒,忙得不亦乐乎。爱人总是笑我:“你跟老妈越来越像了!”我笑道:“天底下的妈都是一样的呀!你没看,每个妈看孩子的眼神都是一样的呢!”
  上大学的儿子放假了,去高铁站接了儿子,带他去吃了火锅,回家进门,我刚放下包,就见儿子进了厨房,打开了冰箱。“儿子,没吃饱吗?还想吃啥?”“呃……不饿,就是看看!”
  嗨,看来,大概天下的子女也是一样的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