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本市新闻·公益广告
第08版:蔡家坡专刊
标题导航
|
迎春书香
矢志不渝的航天报国心
冰雪世界勇拼搏
平凡生活勤奋斗
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王卉
随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热映,大银幕前的观众重温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战役,顽强的志愿军战士“三炸水门桥”的壮举感动着每一个人。而通过《血战长津湖》这本书的阅读,让更多的人对这段历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所记录的,大量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翔实的战斗情节和丰富的战场细节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战役,让身处和平年代的读者们与这些曾经的历史亲历者一样,一起见证这段历史。
常年冰封积雪的长津湖,此前几乎不为人知,但这里发生的一场大战让它家喻户晓。这是一场在接近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度严寒里展开的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穿单薄棉衣的志愿军战士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国王牌师。头顶有联合国军的飞机盘旋,手上的地图也并不精准,面对语言不通、地形不熟等诸多不利因素,志愿军战士在崎岖的山地上,在几乎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让这场长达28天的较量,从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最终演变成了意志力的较量,也让长津湖之战成为改变历史进程拐点的决战。
每一场生死决战,都永远无法忘记。在远离补给线的1081高地,美军志在必得,但在战地的反复争夺中,吃尽苦头的美军,怎么也不能理解没有粮食供应、缺乏御寒衣物的中国士兵是怎样活下来的,是什么让他们的战斗力依然顽强。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美军侦察兵发现了“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即便化成一座座冰雕,依然坚守着阵地。书中还展示了一张照片,那是追击部队在一名冻死的战友衣兜里找到的一张纸片,上面工整地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只有中国军人才有的战斗精神,这坚强的战斗意志不是“强制和命令”,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从“亮剑长津湖”到“鏖战新兴里”,从“突破柳潭里”到“向心攻下碣隅里”,每一场战斗都惨烈残酷,文字的讲述中,我们依稀看见了如海潮般冲锋的志愿军战士,仿佛听见了他们单薄的胶底鞋在冰雪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以及冲锋时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那正是让美军变得胆战心惊的缘由。不怕牺牲、不怕疲劳,既会攻击、又能防守的志愿军,让世界震惊,美军悻悻地仓皇撤退,也讽刺地上演了一场美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兴南大撤退。
耳畔响起《雪花》低沉哀婉的旋律,那是对志愿军战士的致敬,长津湖的大雪提醒着人们,历史不容忘却,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的志愿军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插画:陈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