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以季节为姓:春、夏、秋
本报记者张琼
  初听春雨、夏粮、秋收等词,很难让人联想到姓名,但在宝鸡,这些字词是确确实实的人名。在宝鸡的村落能找到“春”“夏”“秋”三个姓氏,未见“冬”姓,这三个姓氏分布于陇县、扶风、岐山等地。
  “春”姓较为罕见,陇县温水镇有个村庄叫水眼村,现已并入峡口村,这里有百余人姓“春”。水眼村位于高山上,需沿蜿蜒公路和层层梯田盘旋而上方能到达,村里有一股从高处奔流而下的山泉。村民春忙生听父亲讲,“春”姓人在水眼村生活了几百年,最早有两个“春”姓先祖来到这里,两人依山傍水一上一下而居,后来娶妻生子,渐渐繁衍出了几十户“春”姓后人,分为上春家和下春家。上世纪60年代前,上春家、下春家均有半亩地大的祖坟,除夕清明时节,“春”姓男儿就结伴上山祭拜祖先,还有甘肃平凉人前来祭祖。
  “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宝鸡“夏”姓人较“春”姓人要容易寻找些。扶风县法门镇冯家村夏家组聚居着数百名“夏”姓人,记者曾听夏志忠老人讲,此地“夏”姓人是在明朝初年大迁徙中从山西来到扶风的,当时山西作为元朝统治腹地,人口稠密,关中部分地区因战乱和天灾,人口稀少,为平衡人口分布,朝廷组织了移民迁徙。与村民讲述相似的是,在山西“古槐后裔姓氏表”中就有“夏”姓。冯家村夏家组原来有棵“百岁”大槐树,每有人问起“夏”姓来源,村民都会想起这棵大槐树和一句俗语:“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在陇县东风镇枣林寨村有个地方叫秋家庄,这里聚居着三百多位“秋”姓人。秋正红老人回忆,60多年前,村中有个秋家祠堂,是他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每到过年时候,管祠堂的叔伯就会在祠堂给小孩子发白馍,那时候白馍是难得的好吃食,如今祠堂早已消失了。当地人认为,这里的“秋”姓是由甘肃通渭县迁到陇县关山,再迁至今天的枣林寨村。“秋”姓更早的来源难以追溯,《路史》中有一句话“少昊之后有秋氏”,相传少昊有位后人叫湫胡,其子孙中有人将“湫”去掉三点水为“秋”姓,自此相传。
  “春”“夏”“秋”姓氏背后,有许多关于姓氏来源的推测和研究,人们对姓氏文化的热衷,其实是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一种情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