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戈壁滩上的大年初一
那个深爱着故乡的岐山姐姐走了
我就喜欢这样的美满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就喜欢这样的美满
◎白麟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不争气地发现一个事实:喜欢美满。
老家过红白喜事,待客都要上酒。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坐席,劳客端一小酒壶,一桌往往只放一个小白粗瓷酒盅,按老幼尊卑一个一个轮敬,你喝完他又接着端上,“吱溜”一抿,热辣辣下肚,全不嫌前面人在杯沿上留下的荤油星儿。那时乡亲们都贫寒,酒更稀罕,逢年过节才好不容易喝几盅,还不抓住机会痛饮几杯。
村里人喝的多为便宜的散酒,一到冬天寒气逼人,大壶装的散酒在炉子上温一会,再灌到小酒器里轮流给大伙敬上,冷清的气氛立马就热闹起来。那时我就觉得酒是个好东西呀,再不起眼的地方一喝就有了火旺的人气。
有一年听说大舅要从省城西安回老家过年,家里早早请把式把猪杀了,留好大舅回时带的精肉,再分头给左邻右舍送点心意。我们娃娃伙拿着各家的猪尿脬吹胀了满村子疯玩,欢天喜地地吆喝着“过年啦、过年啦”。父亲平日爱抽烟喝酒,但抽的基本都是八分钱一包的羊群烟,喝的也是不知名字的散酒。但大舅回来就不一样了,他拿出平日里舍不得喝的瓶装西凤酒招待。记得那是长脖子西凤,几块钱一瓶就算很好了。母亲半晌劳累却一脸的欢喜,满门心思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等把灶上收拾得差不多了,七碟子八碗才满当当地盛放在大红木盘子上,从厨房端上来放在炕中间,一家人围坐炕头有说有笑、兴高采烈。父亲跟舅舅把酒言欢、叙说家常,我和弟弟则见缝插针,趁机叨几口平日里稀罕的大肉片。可姐姐就没这个福气了,她要在厨房和大房之间来回跑动,端饭撤碗打下手。
席间大舅讲了好多城里人的生活细节,我第一次听说马桶这个词儿,觉得城里人在楼房里既能做饭还能上厕所,不可思议!而且他一个男人家的下班了还要给老婆做饭,真是没出息!何况大舅还在省政府上班呢,事干那么大了还要给媳妇做饭,实在是想不明白!秦岭山里的农村人大都这样认为,女人做饭看娃天经地义,男人操心这些不上台面的事情是会被人耻笑的。结果大舅糊弄我喝了几杯白酒,我很快就觉得脸烧头昏,竟晕晕乎乎跑到后院的猪圈里,险些醉倒在猪屎坑……
从那时起,我就感觉酒才是大团圆的标配。大家团聚不喝几杯总觉不美气不过瘾,尤其是过年过节,难得一家人欢聚一堂,天南海北地说东道西,每人手端酒盅碰杯欢庆,真是其乐融融,那叫一个亲哟!所以我犹怀念父母健在时,兄弟姐妹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场景,窗外雪花纷飞,哪怕大雪封山,但屋里烙炕炭火盆、热饭就辣酒,说不尽的幸福美满。
也便联想起了看戏。小时候老家最热闹的莫过于唱大戏了。锣鼓家什一响,心就跟着飞扬。父亲痴迷秦腔,只要听说哪个村子唱大戏,也不嫌路远,拉个架子车装着我们姐弟就去撵场。他腿脚不太灵便,常常是回到家已三更半夜了,第二天我们都睡得半天叫不灵醒。
至今还记得《下河东》《三滴血》《周仁回府》这些秦腔经典唱段,一出出大戏让人过目难忘。譬如《三滴血》里李遇春、李晚春兄妹俩在书房里读书的情节,看得我竟也心生暧昧,隐隐乎乎懂了点儿女之情。看得多了也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大戏结尾几乎都如出一辙,那就是到最后收场之际,舞台上唢呐齐鸣、祥乐欢畅,要么是男主人公金榜题名、沉冤昭雪,结局美满如愿;要么就是女主人公凤冠霞帔、喜结良缘,最终花好月圆。之前的爱恨情仇、百般坎坷都各有因果,好人历经磨难终得龙凤呈祥、美满团圆。这样的大团圆模式让人心生美好!这或许就是大秦之腔经久不衰的原因吧。往大里说,这种传统审美心理,何不就是中华民族渴望美满、祈求幸福的美好夙愿!
所以,在我心底,一直都存留着这样一种理念,好事就得好酒伴,好人就有好报还——
“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站在这片被古老《诗经》一再颂扬的皇天后土之上,凤鸣岐山、萧史弄玉的美丽传说,不仅酿出了西凤酒、臊子面等这样盈溢着人文情怀的美酒佳肴,更酿造了《周易》《周礼》《诗经》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醴泉!
没有太多理由,我就喜欢这样的人间团圆、万事美满……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