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民间筹年的文化念想
赵德利
    剪好窗花准备过年张洁摄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农耕民众感恩自然、庆贺丰收、祈祝来年大有年的节日,也是中国和世界华人阖家团圆、情感释放、心理诉求满足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精神狂欢节。
  春节的节期和节俗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腊月二十三至三十为筹年期(广义的春节亦可从腊八始,为序幕),祭灶、扫年、购置年货,准备过年。三十晚上至正月初五为贺年期,吃团年饭、祭祖、拜年、走亲戚,过大年。初六至十五为娱年期(广义的春节亦可从十六延至二月二,为尾声),民间游艺活动隆重上演。关中的社火、陕北的秧歌、陕南的舞龙,构筑起陕西春节最为亮丽的文化空间。
  筹年期有三项重要民俗活动,一是祭灶,二是扫年,三是置办年货。
  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传统社会过春节的开端。陕西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爷送上天。打酒磨白面,收拾过新年。”祭灶既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单独的传统节日,也因祭灶开启了春节筹年活动序列而被视为小年,标志着进入春节筹年期。
  饮食为人类最为重要的基本需求。从自然饮食到调制饮食,人类经历了对火的发现和认识,从而伴随着火形成了灶神崇拜。从空间上,祭灶神寄托着民众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愿。
  扫尘
  祭灶之后,作为传统社会进入春节的时间节点,人们开启过年的家祭和家庆筹备程式:扫尘、洗浴、理发,杀猪、蒸馍,购置年货。干干净净迎新,高高兴兴过年。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和心理期盼。
  扫尘也叫扫舍,就是清扫房内的尘土和积垢,是年终除旧迎新的仪式之一。从腊月二十四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或“扫尘”。因“尘”与“陈”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之意,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作为一种风俗,陕西全境均有扫尘活动。陕西民谚:“腊月二十四,卫生是大事;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家家擦灯树;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具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各家各户都会把屋内从房顶、墙壁到地面的角角落落打扫一遍,去尘秽,净庭户,拆洗棉衣被褥,理发洗澡。旧时农村还用黄土漫墙、白纸糊窗,以期“去旧布新”,驱疫防病,干干净净过春节。
  置办年货
  过小年以后,人们开始置办所需的各种年货。杀猪、宰羊,磨面,蒸年馍、年糕,炸麻花、蒸包子,购买烟酒。老百姓的过年心理正如民谚所云:“宁穷一年,不穷一节。”
  人们置办的年货主要包括:1.新的服饰和床上用品。2.春节期间与拜年、待客、自家食用相关的蔬菜、肉蛋、水果、烟酒、饮料等。3.买皇历、年画、对联等。
  杀年猪和吃庖汤是陕西各地传统节俗中很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传统农家几乎都养猪,过年杀猪似乎是过年的必备事项。“有钱没钱,杀猪过年”,代表了村民的心理期盼。祭灶前后,主家选择较为清闲且家人和好友都在家的日子,提前约好村里的“杀猪匠”,邀请亲朋好友来帮忙。四五个精壮的男人,下圈捉猪、压倒放血、烫洗煺毛、割肉翻肠、挂晾腌制。年猪宰杀后,主家就会用新宰杀的猪下水做上几种特色美食,邀请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吃肉喝酒,民间称为吃庖汤,取意亲如同胞,共同分享。“吃庖汤”是人们交流和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有庆丰年、谢邻里、祝和合、祈未来之意。
  蒸年馍。年馍也称面花、礼馍、花馍、娃娃馍等,是陕西人过年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和礼品。年馍起源于传统民间祭祀活动,具有表达亲情、祝颂祈福的寓意,从用途上讲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过年自己吃和招待客人的,一般做成圆馍,上端点红。二是祭祖用的献馍。三是走亲戚拜年用的礼馍。
  年满月尽,辞旧迎新。民间各种活动都与感恩祈福有关。大年三十,民间家族进入最后的通过礼仪——由筹年到贺年的心理转换。糊窗格、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钱马、贴年画。在院内贴“春回大地”,大门外贴“出门见喜”,炕壁贴“百病不生”,室内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等,到处都显示着寓意美好的祝颂祈福语。及至鸡鸭鱼肉上桌,祭拜祖先之后,阖家团圆的年夜饭隆重开吃——春节的第二个节点贺年关口到来!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教授、《中国节日志·春节(陕西卷)》主编)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