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白鸾事略
蒋五宝
  白鸾,字孟禽,号凝阳,明代凤翔府宝鸡县西南(今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人。他自幼天资过人,聪明绝顶,又幽默风趣,且有鸿鹄之志,辄以社稷为念。不仅在宝鸡当地,而且在山西、浙江等地,都流传着有关他执法严明、聪明幽默的动人传说,一些老百姓至今也能道出有关他的几桩逸闻来,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可见其影响之大。
  白鸾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中举,二十三年(1487年)考中进士,从此正式进入仕途,历任行人(掌管旨、册封等事务)、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等职。其间,因为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下令驱逐国戚,甚至直言进谏孝宗,抨击阉党首领刘瑾所以触犯了阉党权贵。阉党权贵多次联手诬陷他,都被他机智化解,但由于他后来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后因谴责副使杨忠溥,降为县丞,但仍恪尽职守。旋即在山西辍职,悲愤交加,回归宝鸡故里。不久赍恨而殁。白鸾死后,阉党权贵仍不罢休,又派人挖掘了他的墓葬,借以泄恨。直到明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迫害白鸾的主谋刘瑾被诛,其冤案才大白于天下。同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因被白鸾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行为所感动,特降旨表彰他的政绩,并敕修其墓,从而使其得享不朽之荣。据当地老人回忆,白鸾墓位于其村南,枕山面水,颇有气势,为当地一处名胜,可惜毁于上世纪70年代,现已无迹可寻了。
  白鸾在担任江南主试期间,一些皇亲国戚、高官富豪千方百计拉拢他,给他送礼,并许下高官厚禄,希望他手下留情,给予方便,都被他严词拒绝、痛斥一番。有一些国戚的纨绔子弟看行贿无门,便破釜沉舟,夹带舞弊,甚至找人替代,蒙混过关,对此,白鸾严加审查,毫不含糊,一经发现,不仅当即下令予以驱除,并取消其科举资格。有几个皇亲国戚的纨绔子弟恼羞成怒,便仗势咆哮考场,被他依法严惩,使其颜面扫地,无人再敢挑衅,考场秩序为之一新。与此同时,他在官吏考核中还独具慧眼,选贤任能,从下层读书人和官吏中选拔和推荐了一些于国真正有用的人才,从而为明王朝濒临腐朽的吏治注入了一丝生机。由于白鸾此举大伤了国戚的面子,江南权贵对他恨之入骨。白鸾的举动也为他后来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在明代,许多官吏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和富有,竞相攀比,大肆挥霍,社会上奢侈浪费之风盛行。但白鸾却一直生活俭朴,不事虚华。其简朴程度在明朝中期的官吏中是少有的,他在穿衣上更不讲究,除了官服外,就着粗布衣,以致百姓都把他当作农夫,并闹过许多笑话。他出门只乘坐一骖(即三匹马)之车,很少带随役,还常常不告而至,微服私访,从不摆朝官威仪,以减少对地方和百姓的骚扰。这与那些脑满肠肥、动辄前呼后拥的贪官污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深得百姓的尊崇和爱戴。
  在封建社会,由于执法官吏昏庸,加之迷信观念泛滥,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往往出现错判,以致造成一个个冤案。白鸾作为一个律法监察官员,深知刚愎自用的危害,所以在复查和办案时,既不只听官吏汇报,也不轻信人犯口供,更不依赖封建迷信手段。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常常深入案发现场,明察暗访,寻找蛛丝马迹,弄清案情真相,使许多冤案得以平反。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人马亲自缉拿罪犯,从而使案情得以澄清,祸首受到惩处,百姓称他为“白青天”。
  白鸾身为朝廷命官,对生他养他的宝鸡故里始终一往情深。在宝鸡一带遭受水旱灾害时,他不仅督促地方官吏积极组织救灾,而且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要求官府开仓赈济,减免赋税。
  同时,他还提倡兴办教育,并慷慨解囊,主动捐款整修县内的名胜古迹,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6月,在陈仓区西秦村南昌宫附近发现白鸾当年的手书石碑,其起笔顿挫、横直竖挺、棱角分明,颇有竹节之气,真是字如其人、字人合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虽然白鸾只是明朝中叶封建社会从宝鸡走出的一个监察官吏,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正直刚毅、清廉无私、“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我们是不应该忘记他的。
  (选自《陈仓文化丛书·历史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